我在這裡成長,又将在這裡老去。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流走,曾經的輕狂少年,很快就是耄耋老人。每一天很漫長,而一生卻在唏噓之間就過去了。
曾經以為,那首前蘇聯作家的詩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說,很遙遠很可笑。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寫到: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曆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争。”
可是現在的我卻感歎,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不要這樣地活着。
餘華說: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很多人都是被生活的壓力驅趕着不斷前行,不斷前行,等到擡頭看看時,才發現這裡不是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心中的理想是怎樣的呢?在歲月的磨砺下,已然忘記得幹幹淨淨!
有多少人曾經問過自己?這樣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真是幸運。
太多的人不敢問,也沒有時間來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怕是要老淚縱橫、徒增傷感。現實的世界已經足夠應付,哪裡會有時間及心情審視自己、關心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樣青澀的少年,那樣美好的情感,那樣純真的友誼,隻在深夜的心底深埋。通訊錄裡的電話号碼,沉重得無法撥出一個個簡單的數字。
浮世間的我們,隻為了好好活着已經拼盡所有的氣力,哪裡還有心情想其他?
經曆着不斷的挫折,不斷的成長,有人體驗到活着的意義和快樂所在;有人隻為活着而活着,被生活的磨輪推着轉圈,疲憊至極;有人清醒着卻也在沉睡中活着,等待夢中的緣分來解救。
活着的過程很漫長,又很短暫。芸芸衆生的我們,不斷重複着昨天的生活,最終看到自己的老去,才恍惚歲月已不複存在。
我在這裡成長,又将在這裡老去。感歎在磨難中成長,終将在老去中領悟,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啊!
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唱出了此刻的心境: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
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除了發動機的轟鳴和電氣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他燭骨般的心跳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着,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在這裡失去
北京 北京
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
就像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
人們在掙紮中相互告慰和擁抱
尋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夢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着,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在這裡失去
北京 北京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
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
在這兒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
在這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