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味道,愛的眷戀

人至中年,常常心心念念的大多是兒時的味道與感覺,且這種念想愈發濃烈。

每次回到老家尋覓美食時,總是東尋西找,隻因那曾經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味道。那熟悉的熟食味道,那記憶中的場景,隻要一想起,就讓人滿心懷念。對,就是那股熟悉的味道,那讓人忍不住拍大腿稱贊的味道。

味蕾之中,儲存着往昔親人給予的深深愛意。它就像傳遞愛的信物,大腦也将兒時味道小心珍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對愛人,不斷地付出愛、扛起責任。長此以往,習慣了付出,内心對關愛的渴望卻漸漸被隐匿。可内心深處,對愛與肯定的渴求,卻在日積月累中越發強烈。

在實際生活裡,中年人很難找到合适的借口向親人索要愛。面對小輩和長輩,難以啟齒。于是,隻能從身邊的點滴小事中去滿足内心。随着年齡增長,兒時味道的吸引力愈發凸顯。因為當吃到那熟悉的味道時,大腦便會釋放多巴胺、催産素等化學物質,讓我們再次回味兒時親人給予的關懷。這種被愛的感受,如此含蓄又如此簡單。

所以,當看到身邊的中年人特别想吃某種兒時食物時,千萬别阻止、别打擊。相反,要給予支持與幫助。在往後的日子裡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關愛和理解。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大家内心深處都渴望着愛。或許會在一家老店中看到一位中年大叔吃面時,眼眶濕潤,甚至忍不住放聲大哭;或許會看到一位中年女士精心準備一道兒時菜肴,說是想讓孩子嘗嘗媽媽小時候的味道,可在準備開餐時,她卻已淚流滿面。他們或許是身心俱疲渴望着媽媽的關懷,又或許是媽媽遠在他鄉甚至已在天堂,心中滿是思念。

我兒時的味道,飽含着奶奶對我的愛。老家有一道沙姜子蒸瘦肉。奶奶勤勞,很多菜都是自己種的,也種了沙姜子。她還收藏着白蔻。爺爺走得早,奶奶獨自做飯,我們和叔伯家各自開火。奶奶吃飯早,大概四五點。那時我們上小學放學早,身體正在長個兒。每次奶奶都會特意為我做好飯,希望我能多吃些、快快長大。因為小時候我在兄弟中個子小,奶奶總擔心我長不壯實。她做飯時總會特意為我做白蔻子蒸瘦肉或者沙姜子蒸瘦肉。當時我不明白奶奶為什麼做這些,隻覺得特别好吃。上高中後聽姑媽說起才知道,沙姜子和白蔻是兩種藥材,有開胃消食、健脾胃的功效。原來奶奶滿心關切着我的健康成長,那愛滿滿當當。中學和大學時很少回老家,也很少能再吃到。奶奶在我畢業工作一年後就走了。近幾年我越發頻繁地追尋兒時味道,自己回老家買材料來佛山家裡做。味道依舊很香,還是當年的味道。說真的,随着年齡漸長,對這味道的追尋越來越急切。我依舊按照奶奶的做法,把沙姜子或白蔻壓碎,均勻拌在切好的瘦肉裡,加少許鹽和油,放在電飯鍋裡蒸。飯熟肉香,我特别喜歡用湯汁拌飯,甚至直接喝。每次吃到,全身雞皮疙瘩都會起來,既激動又興奮。那些往昔畫面一一浮現,仿佛能聽到奶奶說“慢點吃,多吃點”。這種感覺真實又确切。我懷念親愛的奶奶,放心吧,我會好好愛自己。您的大孫子已經長大,有了子女,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