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保證
通過聽梁文道和施展的長對話,對于黑格爾所說的積極和消極自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和康德也是一脈相承的。這個節目主要是推薦後者的巨著《樞紐》,聽的我也十分想讀一讀,好在在微信讀書裡找到了可以免費閱讀的版本。
我時而明白何為自由,但很多時候依然拗不過社會環境的拉攏和席卷,也經常人雲亦雲,短暫性喪失了自主意識。随波逐流的可怕在于泯滅了個體的自主意識,用盲區使我們認為沒任何問題,以假邏輯的方式纏繞住我們的所有感覺,讓我們自以為我很講道理,而其實是假道理。人們普遍在假道理中自得其樂......無需評判他們,那不過是生活方式之一,隻是質量不高而已。
又好久沒讀《何為良好生活》了,今天繼續吧。讀有深度的書的好處之一是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滿足于最低的消極自由,也要有更深的且無關乎他人的自我追求,一種無需介意外界的深度自由。
第一章第八節 說理與勸求(上)
倫理學旨在說理,但說理不等于勸善,此為兩件事情。除了說理,還有種種其他辦法,如好言相勸、懇求、糾纏、煽動等。斯蒂文森把表達的分類大緻分為理性與非理性。訴諸事實和邏輯來支持自己的主張是最典型的理性方式,也是我們常說的科學求真。而非理性方式,也就是勸說、勸誡、懇請等等。在實際讨論和争論之際,人們通常也交替并混雜使用這兩種方式。這種分法有個問題是,“非理性”并不意味着胡來,所以作者覺得不如更樸實一些,稱二者為說理和非說理兩個方式。作者臨時編了一個詞叫勸求,以概括這兩大方式。說理是一種獨特的勸求方式。即便是說理和非說理疊加使用,維特根斯坦依然質疑我們的論據是否能帶着我們走向更遠。科學求真本沒有多大市場,人們本來不是要為正确生活,而是要生活得熱熱鬧鬧忽忽悠悠,而且,細節之真本來與正确判斷關系不大。分明的事實和清明的邏輯并不能帶我們走多遠。不管怎麼說,求真态度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準确性,在日常中是相當邊緣的德性,它們的重要性是在哲學---科學的發展中集中體現出來的。
本節先讀這麼多,涉及思想的書不能讀的太快,需要認真回味。我對作者說明的客觀事實,即日常生活的的目的不是正确生活,而是要生活得熱熱鬧鬧忽忽悠悠這一點十分有感觸,也感到十分遺憾。我周圍真實的生活就是如此,絲毫沒有邏輯、不講道理,确實,理性和邏輯沒有市場。這個道理不隻我一個人知道,但大家就是有如此默契,讓生活過得熱熱鬧鬧忽忽悠悠。但另一方面也無需過于遺憾,否則我們也要質疑了自己的理性。尊重客觀事實是一個理性人必備的基本素養,我們隻要盡量做到追求積極自由的同時盡量平衡好一定範圍的生活就可以算是個小偉人了,哪裡能顧及太多呢。不停止思考和主動學習起碼就是自己充實生活的基本保證了。
- 上一篇 《波濤之上的榮耀:海賊王之路》
- 下一篇 2024/02/23 今日貝價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