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書摘

《松弛感》  範俊娟

>> 當下讓你焦慮的問題,終會成為墊在腳下的土

>> 世界給予我們的禮物都是被包裝成問題之後送到我們面前的,就看我們有沒有能量去消化它。

>> “走腦”是适應社會的過程,而“走心”是回歸自我的過程。

>>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我的優點、缺點都是我的特點,這些組成了最獨特的我。我對這世界有特别的價值,沒有任何人能夠取代,因為沒有任何人跟我一模一樣。這個世界很安全,我也很安全,我可以享受當下,享受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 一旦内心追逐的東西需要從别人手裡得到,他們的情感依賴程度就容易偏高。因為關注點都在别人身上,審判權也都在别人手裡,這樣的人成就再高,賺再多錢,内心也像被拴住的奴隸。

>> 習慣指責的人,往往在其表面強悍的外殼下,隐藏着一顆脆弱且容易受傷的心。

>> 每當他們要調動自己的每一個神經細胞去體會強烈的憤怒感,吓退别人的時候,常常都是他們感覺受傷、被忽略、不被在乎的時候。

>> 習慣指責的人,内心通常承擔不起本該屬于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的内心太脆弱了。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不被别人喜歡、接納和重視,犯錯也不會被原諒。每次遇到問題,把所有責任甩出去,指責别人就成為自我保護的首要法則。

>> 很多外表強勢、控制欲強的人,内心往往是充滿焦慮和恐慌的。

>> 凡是排斥的、對抗的,最終都會被保留下來;凡是被接納、被允許的,都會像河流一樣流動起來,有來有走。

>> 著名自體心理學家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有一句名言:“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

>> “不含敵意的堅決”指的是,當我拒絕你的時候,我沒有憤怒,也沒有内疚。

>> “不帶誘惑的深情”指的是,我對你的好和付出背後沒有潛在的不合理需求和索取。

>> 成熟的深情是設身處地地為對方着想,付出的同時自己内心也充滿滿足感和幸福感。隻有内心不匮乏的人,才能在付出的時候不會有所要求。

>> 如果你也有個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對待他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理解他到底怎麼了、允許他探索、成全他要做自己的渴望。

>>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内心常常會冒出來兩類聲音:一個是“我不會被愛的,我不值得被愛”;另一個是“我渴望被愛,我好希望有人能夠讓我感覺到被愛”。

>> 你現在所表現出來的不安全感,都是因為沒有持續穩定地被情感滋養過。

>> 一個人的行為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帶着幻想,以為這樣做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一個是他沒有其他的辦法。

>> 但這就像一個人有兩條腿,其中共同目标是一條腿,邊界感就是另外一條腿。你們既要有共同目标,又要做到和而不同,而不是扼殺個性。至于“和”到什麼程度,則取決于一個人内心對自我的挑戰程度。


你的伴侶是你最好的老師!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越是差異大的夫妻,對方身上的特質基本上就是你的短闆,不然對方也不會吸引到你。

一個積極上進追求完美的女人,為什麼會被一個安于享受生活的男人所吸引?答案很簡單,她内心其實很渴望享受生活,但是她又無法享受生活,這恰恰是她最缺乏的能力。

>> 我們經曆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喚醒蘊藏在身體裡的潛力,幫助我們成為更加真實更有魅力的自己,但這需要我們帶着這種讀懂“自我”的心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