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三十九篇 舉痛論

...

...

...

...

...

...

...

【原文】

黃帝問曰:餘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1;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2;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3。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餘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扪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願聞人之五髒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複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洩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绌急,绌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于中寒,則痛久矣。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随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泣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留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寒氣客于五髒,厥逆上洩,陰氣竭,陽氣未人,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複反則生矣。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洩腹痛矣。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瘅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岐伯曰:五髒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帝曰:善。

餘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洩,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達,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洩,故氣洩。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注釋】

1、餘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天者,故之體道之士也,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以天地萬物之道以應人道,尊道貴德,順應四時,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長生久視之道也。

2、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道者,一也。一者,道也。天地萬物皆源于道,亘古不易,故老子曰:“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以史為鑒,古為今用,赓續中華文明。

3、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華夏文明,博大精深,虛懷若谷,包容萬物,鑒古知今,學貫中西,天地一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而改之。”老子曰:“善人,善人之師。不善,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


止一箴言

1、黃帝曰:餘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老子曰:“法天象地,道法自然。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曰:“聖人以天地萬物之道以論人之道,以人之道促天地萬物和諧發展之道。”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道》曰:“‘道’為華夏文明之核心思想理念。諸子百家皆以‘道’作為最高追求!”

2、老子曰:“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一者,道也。”黃帝問曰:“今餘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扪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老子言“道”之本,黃帝問“道”之用,故一曰可見,一曰不可見;一曰可聞,一曰不可聞;一曰可得,一曰不可得。其“道”一也,此亦可見醫家“天人合一”之理念顯化于治病救人之端妙。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