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随,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勸學》
我是在打算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算完整拜讀宋真宗的勵志勸學篇。以往被大家口口相傳最多的應該是“黃金屋和顔如玉”二者吧,很符合後世讀者甚至是作詩者給讀書強加的功利意義,或者說得好聽一點叫勉勵意義。
這裡所說的讀書指的是讀“四書五經”這類的經典書籍;而我此時想要讨論的是:我們需要讀的這本書一定要是文字寫成的書嗎?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在讀《文心》中一篇“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一文章時,正好聯系起我自己最近關于對“讀書”或者說“上學”的思考。
文章的背景是在二十二年(1933),彼時正是東北事變愈演愈烈之後,舉國抗日的時期;主人公樂華是一個剛上初二的孩子,戰争導緻樂華家的經濟狀況低下,根本無法支撐他上學的費用;所以他不得不退學,去鐵工廠當學徒。
在這之前,樂華在學校裡和同學可以說是揮斥方遒、意氣風發的讀書人、文學少年。可因着現實的原因,他卻要在“輪子的飛轉,皮帶的回旋,火焰的跳轉,鐵聲的叮當”中讨生活了。要說沒有落差怎麼可能,所以他也因為要離開學校中斷課程而難過。
他的父親枚叔說了這樣一句話:“真要求學的人是不一定要進學校的!”
而這話不止提醒了當下的樂華,也突然地點醒了尚在迷途中的我自己。
我前一段時間,因為上一份工作所帶來的窒息感和不滿足感,毅然決然地辭了職。然後在停下來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的空當,想到了繼續回學校讀書的事情。
在大四,站在人生其中的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舉目望去,身邊同學有的繼續讀研、有的出國深造,說實話心裡挺羨慕的;羨慕因為家庭條件的優異,可以給他們“跌入社會大坑”這件事情營造一個很好的緩沖帶。
也許緩沖帶的說法有點消極,但事實是:确實很大一部分人繼續留在學校的原因,不是因為單純喜歡科研、或者打算繼續在某個領域深耕。
而這種逃避方式,也似乎成了這個社會一個現象級的事件。
這樣說不是為了去諷刺什麼,隻是聯想到自己剛停下工作的時候,跟清華在讀的同學聊起來我對未來的規劃;她一直知道我喜歡擺弄一些“植物微景觀”的玩意兒,所以當我突然聯系起來本科專業的時候,幾乎跳起來跟她說我是不是可以去讀“景觀設計”之類的專業;我們倆一緻覺得這個計劃完全可行。
我甚至在那股熱血沖到頭頂的時候,順勢去查了學校、相關書籍、考研的複習資料等,但是直到今天我也沒有開始複習。不知道是因為懶還是隻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淡了之後就沒有付諸行動。嫌棄自己的同時又掉入焦慮和自我懷疑當中去了。
所以在看到枚叔那句話的時候,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想繼續回到學校讀書,究竟是因為真的想深入學習這個專業,還是也在逃避——以一個似乎看起來很正向的方式逃避現實?”
我曾虛僞地告訴自己“就是因為想重新學習”,但事實是我連拿起書本的力氣都沒有。
在樂華離開學校之前,他的國文老師王先生說了這樣一段話:
“大多數人終身和學校無緣,可是他們也能習得了實在技能,竭盡了心思力量,來支持這個社會。一個青年被境況所限制,不得不離開了學校,這不過與大多數人同其命運罷了,就全社會看來,并不是怎樣重大的問題。重大的問題乃在大多數人的知識怎樣提高,大多數人的生活怎樣改進。”
“我們更要知道,進學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識,但是離開了學校并不就無從學習。學習的主體是我們自己!學校内,學校外,隻是場所不同罷了。退學不就是‘失學’;惟有自己不要學習才是真正的‘失學’!”
我最近時間還比較多,靜下心來看了好幾本書,也零零碎碎寫了幾篇文章。在這期間,從書中學技能、學感悟、學寫作;這些都是我在校外所學到的東西,甚至這其中好幾本書還是我在學校的時候采買的,時至今日才讀,好歹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可見書沒白買。
沒有人鼓吹不去學校上學這件事就一定是對的,就浮躁的時代而言,也許強制性的體制也有他代表性的好處。
我隻是想說:不管在哪裡,隻要你想學,生活是會教會你很多的;那些不用文字寫就的書,往往更能帶來有品質有針對性的知識點。
前段時間陪朋友去她妹妹在做學徒的理發店做頭發,一進門看着頭發顔色有些炫目的小妹妹,我突然“教導主任”模式上線。
在她給我洗頭發的間隙,我問她“你喜歡你現在接觸的這些嗎?”她回答不太喜歡;我想問她那為什麼還要學,突然意識到對于初中辍學的她而言,這個問題無異是與“你為什麼要吃飯?”,在同一個白癡等級。
所以我轉而問她“為什麼不接着上學了?”說實話在本科畢業的我看來,初中辍學就意味着文盲;她倒是回答得痛快“因為不喜歡上學。”我準備好的那些說教一下子咽了回去,倒是跟她說:“讀過幾年書也沒什麼了不起,職業不分貴賤,隻要你能真正地學到東西,能養活自己,做什麼都挺好的。”
小妹妹像是突然打開了心扉說“對,我媽也說行行出狀元,我雖然沒上過幾年學,但我也有想學的東西,也不一定比别人學的差、也不會比誰過得差。”聽到這話我就知道,小朋友剛辍學的時候,正在大學校園裡揮灑青春的我朋友——她姐姐,肯定沒少教育她。
我也不知道小妹妹說這話是出于真心還是因為,在我面前給自己找了台階,當然我更相信是前者。但是我的想法确确實實就是如此:
“職業不分貴賤,那麼同樣地,對于獲取知識的态度就不應該狹隘;從書本上學到的是知識是技能,從實踐中學到的也是。”
文章中樂華在最後說:“書本自然不想放棄。有空閑的時候,我預備跑圖書館。可是我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我要在社會的圖書館裡做一番認識、體驗的功夫!”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經典的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
同樣地,有些知識是,有些人也是。他們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燃燒自己、發光發熱,你也許隻是在感受到他們的光熱的時候,才意識到有他們的存在;但這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成功了。
我想到這裡,關于要不要繼續“讀書”的問題,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