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
在我腦中,總是一片蒙蒙的雨意,理不清、牽不住。那悠悠的雨啊,直下到故鄉的土地上,下到父親月黃的窗前。
父親很忙,母親早已離去,我已習慣了獨處的日子。故鄉常常下雨,濕漉漉的,很溫潤,就像有什麼抱着我、護着我。很喜歡下雨的日子,那時,我便可以靜靜地望着窗外,聆聽細細的雨聲,而我的心也沉靜,空空無雜。待回過神來,卻發現早已暝遊萬裡,心曠神怡。
很久以來,習慣了父親的忙碌,習慣了回家就坐下吃飯,也習慣了下雨沒傘的日子冒雨回家——習慣了父親所做的一切。然而,從何時起,父親啊父親,你總在那清涼的雨中,牽着我的思念……
在學校極少和同學談笑,隻在回家的路上與同伴談談天,這便是我最快樂的事情。不想給父親找麻煩,也不信父親會及時送傘來,我又是個不耐煩的人,放學時突然下雨,便約幾個夥伴,一窩蜂沖向雨中,笑着、鬧着,消失在朦胧的雨幕中。我享受放言無忌,我享受雨意的清涼,我享受沖刺的快樂,并以此嘲笑面對雨滴瑟縮不前的人。那因下雨而變黑的路上,伴着雨聲,車沖過積水的“嘶嘶”聲,留下了無數放肆的笑聲。
很意外那個黑黑的雨夜,十點過了,我照例與同伴騎車沖在濕黑的路上。“是你爸嗎?”
我很詫異地一看,父親一手撐着傘,一手拿着一件雨衣。很習慣地一接,将雨衣向頭上一罩,騎着車與同伴繼續向前沖。
“你不和你爸爸一起走?”
我猛然醒悟,扭頭一看,父親離得很遠了,在漆黑的夜幕中緩緩走着,倔強的我一咬牙:“沒事,走!”
可從此,我腦中,父親一直在那個黑黑的雨夜裡走着,走着……
“這個地方不歡迎我,每次來總是下雨。”三娘最後一次回到故鄉時,很感慨的說。我不知該說什麼,然而三娘再也不能來了,人世的規律找到了她,那是一個電閃雷鳴的雨夜。她是親人中唯一一個待我比母親更細心的人。
“父母在,不遠遊。”考大學報志願時父親勸我,那話語中分明有許多眷戀。我還是選擇逃走了,到了舉目無親的首都。開始并不想家,隻覺得丢開很多事情很輕松。日子長了,一到有雨的時候,總想着故鄉的情形,隐隐約約感到了什麼。
雨中的故鄉很可愛,清清爽爽,遠的、近的、醜的、美的、髒的、幹淨的……全都一目了然,沒有粉飾,更沒有矯揉造作,真真實實地展現在眼前,刻印在心裡。
年複一年,世異時移,然而,我依然喜歡雨,愛它的清涼,愛它的真實,更愛它所包容的故鄉,以及常常在月黃的燈光下看書的父親……
或許,這纏繞在我生命中的雨意,就叫做思念和眷戀。
後記:
這篇短文,在2002年時便已寫了大半,卻因中間紛繁的雜事而中斷,時至今日方才續完,然而已沒有了當年的思如泉湧,更與當年的環境、心境有所差别。此文主要為寫父親,結尾頗有些匆匆,權作一斷,日後當改以它文為此主題之續。
- 上一篇 随 意
- 下一篇 中國的大學建設是否已經過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