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三十篇 陰陽脈解論


...

...

...

...

...

...

...

【原文】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帝曰:善。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1。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髒則死,連經則生2。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于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3,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注釋】

1、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陽明脈厥逆則喘促而煩悶,煩悶則厭惡見人。

2、厥逆連髒則死,連經則生:厥逆牽連到内髒則病情深重,髒傷神去則亡;厥逆隻是發生在經脈,而沒有傷及内髒,說明病情較輕淺,所以可以有康複的希望。

3、妄言罵詈lì:病人胡言亂語辱罵于人,是因為陽氣亢奮,使其神志失常,所以胡言亂語辱罵于人。


止一箴言

1、胃為後天之本,煉天地萬物之精以養五髒六腑、四肢百骸。其津液經陽明胃經一則傳輸于太陰脾經供養三陰經脈及五髒,二則從足到頭及手為三陽經脈及肌肉提供養分。胃者,實而不滿,實滿則病也,陽過也,故内實脹滿而生熱,是謂逆,逆則危也,若仍有胃氣,内以毒藥攻其邪,洩則生,無胃氣則亡。若胃不實滿,而陽明經脈盛滿,則為外邪入侵之故,則以針刺之道洩其實邪,和一而已。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