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 - 大腦的構造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活在混沌中,偶爾也會有很多突發奇想,甚至自認為是很了不起的創意,但還沒真正開始付諸行動時很快又會被自己否定,于是又接着幻想,接着被自己否定……

直到今天,我偶然間翻到了周嶺寫的這本書《認知覺醒》,我恍惚撕開了蒙在自己頭腦裡的一層紗,清晰地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特别想變好,比如想把身體鍛煉好,可一到了周末就忍不住賴床睡懶覺,盡管内心在呐喊,可身體卻還是無動于衷;比如明明知道刷抖音會讓人沉迷,會容易得頸椎病,可是在無聊的時候,手和眼睛就是無法從手機上移開;比如想好好把英語學好,可是還沒學幾分鐘就開始犯困……

我們想做很多很多好的事情,盡管我們想做好這些事情的意志力很強大,可是結果往往都事與願違!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在于我們人類大腦的構造。

在我們的大腦裡,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本能腦源于爬行動物,它的結構很簡單,隻有一個原始的反饋模塊,比如遇到危險就戰鬥或逃跑;遇到心怡的異性就追求。本能腦沒有情感沒有理智。

情緒腦源于哺乳動物,恐懼情緒可以讓自己遠離危險;興奮情緒可以讓自己專注捕獵;愉悅情緒可以增強同伴感情;傷心情緒可以引來同情和關愛。

理智腦是最智慧的大腦,為人類所獨有,它讓我們産生語言、創造藝術、發展科技、建設文明,理智腦也可稱為理性腦或思考腦。

理智腦雖然很智慧,但比起本能腦和情緒腦,它的力量非常薄弱,所以,我們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都源于力量強大的本能和情緒,而非力量薄弱的理智。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天性就是及時行樂,因此它的目光短淺、避難趨易、急于求成,所以,我們為什麼做不成事,并不是因為我們的願望不夠強烈,也不是因為我們的意志力不夠堅韌,而是因為我們的天性(本能和情緒)太強大。

人的成長是逆天性的,我們不能習慣于感情用事,而是要習慣經常思考、時常反思,讓自己的理智腦變得強大。但是讓理智腦變得強大,并不意味着要抹殺本能腦和情緒腦,因為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力氣”很大,我們要利用理智腦的智慧,來驅動本能和情緒來“幹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