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
随着漫天的雪花飛舞,飛揚在腦子裡的思緒被埋藏在這片蒼茫大地,仰望天空是恍惚朦胧的,俯瞰大地是隐約含蓄的……
孩童時期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黑白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豐富,才發現原來“黑”裡面可以有白,而“白”可能隐藏着黑,有時候可能就像新疆和田青花玉一樣既泾渭分明而又相互融合。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顔如玉。在漫長悠久的封建王朝中自從開科舉之後讀書的目的非常明确且清晰:大部分是學而優則仕,其目的就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少部分是窮理兼濟天下,為多數的底層人謀得生存的衣食住行。古代讀書人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隋唐之前的讀書人有想要求得功名,那就要有達官顯士進行“舉薦”或者“保舉”才能有機會入朝為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麼你家族有這樣的舉薦資源,要麼就得拜入名門望族門下,還有一種是“自薦”方式(極少數人)比如毛遂自薦成語的典故,也是一種讀書人對于人生意義的選擇與追求。
古代這種極其明确的人生目标造就他們十年如一日、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讀,有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博得一官半職,有的人通過門閥顯貴的推薦和保舉求得衣食無憂,更多是苦讀不求甚解,猶如賭徒般惶惶度日和做着白日夢,甚至有走火入魔以緻囹圄一生,有極其幸運的個人僥幸中舉那也如範進中舉般的巨大刺激精神瘋癫……盛唐時期的王摩诘,那是集才華與幸運于一身的少數人的驕傲,但是其背後河東王家又有幾人知曉其中緣故呢?一生放浪不羁的來自川蜀富商之子的李太白少年就慕名來到長安求官,處處求拜處處碰壁,中年得人指點通過“終南捷徑”才有機會進入朝堂,而又因理想與現實中差距——才有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錯付與出走!李白的出走,肯定不是因為才華貧瘠,他在“外”看到的是榮耀與光環,在“内”看到更多違背自以為的“美好”的現實,才有了出走的想法與行為。
古羅馬有句諺語:條條道路通羅馬。
古人讀書有的是為了“千鐘粟”,有人是為了“黃金屋”,也有人是為了“顔如玉”,這樣強烈的人生目标會反作用于人的本體,牛頓的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既有作用力,也有反作用力”,那麼人對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的“力”,必會反作用于我們自身,這樣的說法和佛家的“因果定律”有相似之處:有因必有果。什麼樣的因會造就什麼樣的果,選擇的差異性造成人生多樣化的差異!好像這個世界永遠在輪回往複,沒有任何事物是恒古不變的,更多是一種形态轉化為另一種形态,包括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喝的水,以及我們排出的汗水,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化為塵埃,我們的肉身埋入土地被分解、被吸收等等,這些大自然中也是如此,不斷的誕生新的事物,不斷的死亡的舊的事物,在這樣的“天道輪回”之中,作為靈長類高維智慧的存在着我們,應該慎重思考自己如何存在?
作為生命中的個體,我們存在價值是什麼,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面對浩瀚的宇宙,面對日月山河,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渺小的“你”,渺小的“我”如何去實現生命的價值,如何去體悟人生的意義呢?
人生的道路也有千萬條,最終都是通向我們的終極!博古通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呈現出不同的選擇和價值,無論是實現“小我”的還是完成“大我”的意義,都是“人”在這個閉環的時間和空間裡應該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
2025年2月21日寫于靜觀堂•小雪
- 上一篇 《哪吒之魔童鬧海》觀後感
- 下一篇 劄記(一百零六)适當的休息是養護生命的基本方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