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舍》:少也是一種富足

物以少為貴,少也是一種富足。舍棄了多餘的東西,才能發現真我。

...

舍棄了多餘的東西,才能發現真我大年初六,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清晨即起,打掃房屋,除塵也是除舊,用嶄新的面貌、積極的态度開啟新的生活,與更好的自己撞個滿懷。

這個日子裡,最适合閱讀《一日一舍》,在新年重新開始斷舍離。

一、從重視“物品”轉變為重視“人”

我們無法舍棄物品,最根本的原因是難以判斷物品是否還會使用,因此才會選擇“那就先放着吧”這種逃避的做法。即使我們心裡知道,已經不會再使用這個物品了。

舍棄物品難免會伴随着痛苦。然而,不經曆這個痛苦的過程,我們就無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依舊過着擁有大量物品,既不舍棄,也不好好利用的生活。

舍棄物品讓我開始正視過去不斷逃避的難題,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每一次碰壁,都讓我切身體會到“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真正含義。通過舍棄,長久以來深藏在心底未曾表達過的情感,仿佛找到了出口,能夠自然而然地傳達出去。

...

二、少而精,不将就

将物品減少到極限,就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

在減少衣服的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那些湊合能穿的衣服。如果一件衣服一點都不合适的話,就能毫不猶豫地舍棄,可如果它湊合能穿,舍棄的難度便會陡然加大。如果那件衣服恰巧還很貴,那就是難上加難。

湊合能穿的衣服=不怎麼合适的衣服

如果真心想要減少衣服,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謂湊合能穿的衣服真的是你在湊合着穿而已。換句話說,湊合能穿的衣服其實就是不怎麼合适的衣服。大家穿着湊合能穿的衣服會感到内心雀躍嗎,會對這一天的自己充滿自信嗎?

一直穿一些湊合的衣服,無法發現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衣服。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明明我們人生的每一天都如此珍貴!

1秒鐘判斷法

在舍棄後,是否會重新購買一件一模一樣的呢?這是1秒鐘判斷是否仍然需要的方法。

舍棄“無所謂的衣服”,才會懂得擁有并穿着心愛衣服的幸福。

...

三、極簡空間帶來品質生活

不僅身體需要排毒,我們居住的空間也需要排毒。在居住的空間裡,那些長期放置不管而積累起來的“老廢物質”與“毒素”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

可能很多人會這麼想:“隻要把看得到的地方整理幹淨不就行了嗎?”“誰去别人家裡會特意打開壁櫥和收納櫃翻看呢?”

不少人有過這樣的想法。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我對待居住空間的整理收納态度,還反映了人生觀——隻要把表面收拾得幹淨漂亮,隻要在他人眼中看起來很幸福、似乎過得還不錯,就可以了。

看不見的收納反映出一個人的本性。

當我堅持整理、掃除和舍棄後,忽然領悟到其實自己真正想要丢掉的并不是衣服或物品,而是情緒糟糕的自己。每天擦拭的并不是馬桶,而是自己脆弱的内心。

立志成為極簡主義者後,很多人會感受到幸福與運勢提升,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目前擁有的一切已經足夠,發現這點就能感到幸福。當日常的美好被大量物品埋沒時,幸福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所以,如果你不想停止直面自己,停止自己的前進與成長,今天也好明天也罷,始終堅持“一日一舍”吧。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