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書千面85:這危險的世界,隻有母親在戰鬥?——《聖母》
閱讀時間:2024年1月
閱讀方式:微信讀書
閱讀時長: 5小時
整體評價:情節設計很精巧,寓意不敢苟同,引發的社會問題值得思考
關于内容
内容圍繞着最近發生的一起男童被殺案件展開,周圍的人都在猜測兇手、警察在追查兇手,特别是主角保奈美為了保護孩子更是接近瘋狂。在第五章兇手就向讀者們自爆了身份,接下來就是如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繼續“替天行道”。
保奈美的孩子會逃過一劫嗎?警察會發現真兇嗎?這是作者留下的“扣子”。然而全篇讀下來,讀者就會發現被騙了,原來雙主角都是局中人……(隻能說這麼多了)
關于情節設計
從封面起就充滿了暗示,回頭看不禁毛骨悚然,其實不用看到解謎的最後一節,就基本上能猜出大概。作者的高明之處都在模糊叙事和誘導性描述上。
比如,真琴是男是女,一會有人誇他帥氣,一會有人拿着女生喜歡的信封想他表白,洗澡時媽媽隻把東西放在門口不進去、而真琴的朋友又大多是女生。警察一直判斷作案手法如此殘忍,兇手一定是男性。
比如,保奈美為了保護女兒幹掉了秀樹,為什麼真琴的作案證據會留在現場。
從頭到尾,作者都沒有說薰是保奈美的孩子,而我們是從何時就認定了他們的關系的呢?
我們被騙了,是被自己騙了。從頭到尾我們都以為保奈美要在真琴手下保護好薰,實際上他們要合力對付的是秀樹等人。
關于引申的現實問題
1.男女的偏見
從可男可女的名字,到通過固有的行為模式誤導讀者做出錯誤的男女預判,作者在這方面不斷的挑戰和提醒着讀者,我們是存在性别偏見的。
另一方面在探案的警員這邊,作者也塑造了男女兩個老少警官的沖突。性别的玩笑倒過來,抨擊男性的“無能”和婚姻的挫敗時,不适感是遠遠強過女性被騷擾的程度的。
對于性别差異,作者通過女警官之口,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有些事可以跨越這一差異,有些事不能。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Gender-free。應該接受性别之差,互相取長補短。性别平等是各自發揮優勢,不是犧牲對方的利息,制造矛盾。
2.生育上代價的不平等
開篇借保奈美之口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家庭形象”,男主外女主内看似和諧。而在生育的問題上,女人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男人。檢查時女性需要忍受幾乎暈厥的痛苦,男人卻隻是在欣賞他面前的畫片,他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會被定義為“無能”。治療過程中女人需要忍受藥物的副作用,危及生命的排斥反應。一次次由希望到失望的打擊。不需要經曆這些的男人隻會輕描淡寫的覺得女人麻煩。
倘若出生之前由神掌管,那出生之後就由母親掌管了。女人之所以成為聖母,某種層面上是因為他們付出的更多,所以愈發珍惜這種情感血緣上的聯系。沒有經曆過苦難的“成果”便不覺得寶貴,這樣想便覺得“為母則剛”是一種可憐和無奈了。
3.“壞種”和信息公開
強J是謀殺靈魂,謀殺肉體,謀殺未來。
這句話是“聖母”們伸張正義的理由,在讀這本小說的同時,我也在讀羅翔老師的《法治的細節》。我深知群體審判并不能帶來實質上的正義。小說最終三名女性相擁等待警察到來的結局,也給了讀者開放性的思考。很多人不接受這樣的價值觀,是很讓人欣慰的。但是作者點名的關于強J中女性受到的身心的傷害也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書中反複提及了《梅根法案》。這是一部為預防犯罪發生而制定的法規,通過公布有X犯罪前科的危險人物的信息,讓整個地區來監視犯罪者。
這涉及到個人隐私保護程度的問題,《法治的細節》中提到過适當的暴露,是為了協助執法者阻止進一步的傷害,但信息的社會化還是需要謹慎處理的。
另外對于男童們的私下處決,涉及到了天生為惡的“壞種”觀念,我認為從現實角度上來講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小惡變成大惡的原因是沒有正确的引導和相對應的處罰。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冷眼旁觀,至少他們是“罪不至死的”。
我們反對受害者有罪論,但是作為潛在的受害者和他們的保護者,能夠做的卻極其有限。預防犯罪免受傷害,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的太少了。這些是值得我們在現實社會中需要思考和進步的地方。
- 上一篇 009-佑佑-如何選擇人生的方向
- 下一篇 2024-02-11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