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第八十九天

...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一個德行出衆的人,必然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很多人來親近他的。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人們都有一顆向好的心、積極向上的心,都願意去親近那些德行很好的人。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不必覺得自己很孤單,不要老是覺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多向内求,去修自己的德行。做事時去考慮能給大家帶去什麼樣的價值,而不是隻判斷自己的利益得失。當我們能真正做到為了社會、為了他人創造價值而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自然也能在那個過程中成就自己,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遊是孔子的學生言偃,孔門十哲之一。

數:  讀shuo,第四聲,意思是屢次、多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唠唠叨叨、黏黏糊糊。

子遊說,侍奉君王,如果你太啰嗦,老是叮囑他、逼促他,就會自取其辱;對待朋友,如果太繁瑣,整天黏黏糊糊地膩歪在一起,反而會疏遠。

這話真是說到心坎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論有多麼親近,哪怕是夫妻關系、或者是親子關系,都需要有彼此獨立的空間。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隐私,我們既可以無話不談,但又能彼此獨立。

尤其是在育兒這塊,我覺得給了我自己一個警醒:不要過度插手孩子的事情,我們需要給孩子們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學着去思考,去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這樣的成長才是他們自身能力的一個提升,也是我們内心所期待的。但往往很多家長想法很對,做法卻是截然相反的,總是不自覺地大包大攬,所有事情都替孩子考慮得周周到到,各方面照顧得無微不至,這除了讓孩子更加依賴我們,并不能讓他們學會獨立。

有時候家長需要把自己的節奏調一調,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要老是覺得孩子太笨,學得太慢,而是我們做家長的太着急了。咱們不能剛指出一個什麼問題,就希望孩子馬上能懂,馬上就改了,并且以後再也不要犯了;或者交代了一件什麼事,要孩子馬上就做得非常好,中間不能出差錯,這怎麼可能嘛?孩子是人,又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就是需要時間去琢磨,去沉澱,這才是成長的過程啊!

成長既需要時間,又需要空間,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需要在經曆事情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思考,學會成長,從來都沒有立竿見影的事情。

種下一顆樹苗,認真施肥,耐心澆水,小心地拔草,謹慎地除去分叉,讓它在一年四季的交替中、在風吹雨打中變得越來越強壯,靜候長成參天大樹的那一天。

學習《論語》的第八十九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