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需要誘惑(一)

          “閱讀需要誘惑”這句話摘錄于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基于某種巧合接觸到這本書。自己對閱讀的要求很高,希望閱讀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底色,當一個新生命出現,一切美好的事物随即降臨。書籍充滿了整個生活區域,随時随地随處可見的遺落的繪本和育兒書,成為最初幾年最值得回憶的存在。

    沒有太多理論,沒有太多觀點,隻知道希望孩子喜歡書,自己就要成為孩子的模闆,讓他來模仿。從剛開始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到後來的《崔玉濤育兒指南》《寶寶這一年1歲》《寶寶這一年2歲》《寶寶這一年3歲》《為愛朗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學習的格局》《遊戲力》《打造兒童超級大腦》《遊戲力》……再後來我已經習慣看書,雖然生活的瑣事沒有整塊的時間,還是斷斷續續的看完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月亮與六便士》《一半命運設定一半我來決定》,這一路除了艱難還是艱難。一邊承受着生活的各類打擊各類磨難,一邊帶孩子做引導式閱讀,如若說剛開始真的隻是為了給孩子做做樣子,到後來已經默默的喜歡這種模式,這種心靈的溝通,還是那句:希望閱讀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底色。

      與簡書的緣分開始的早,斷斷續續,有記錄的欲望,可每次都不知如何開始,起筆,落筆,停滞,渴望……一次次的循環,再次拿起,心裡多了堅定,多了想法,既然目标如此明确,路途遙遠和忐忑又有什麼關系呢?我隻是想記錄下自己的成長過程,記錄下閱讀的腳步,用文字感受閱讀的魅力。

      我在家裡的角角落落放了書,随手可得,文字是最低成本的成長,也是最深入的成長,潤物細無聲的存在。當再次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才更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對閱讀的誘惑,而這些個誘惑,我曾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使用,我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自己兜兜轉轉的耐心。對閱讀的執着不僅讓我收獲了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也收獲了一個冷靜閱讀的自己。

      在書中作者用了長達三篇内容描寫閱讀,從“閱讀的好壞”到“閱讀需要誘惑”到“不看有用的書”,詳細的描寫閱讀的重要性法和閱讀的方式方法。書中提到:好閱讀盡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抛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懷閱讀計較記住多少;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确實父母常常犯的錯誤。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課外閱讀不應該出聲;不要一遇到生字就差字典,保持閱讀節奏比查生字重要;租書看或借書看可以促使孩子快速完成閱讀。  所謂的閱讀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運”,破壞閱讀興趣就是在扼殺閱讀。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高聲提醒“閱讀需要誘惑”的口好,所謂的誘惑式閱讀,就是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相互成就,彼此督促。可能剛開始是個痛苦的過程,慢慢的,似乎假的閱讀模式已經慢慢滲透到你的血液,你的骨肉。書有了魔法,不知什麼總是吸引着你,不由自主的想去翻上兩頁,對就是兩頁,哪怕兩頁,哪怕隻有短暫的安甯,也是對自己莫大的獎賞。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