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

景泰藍,“景泰”為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藍”,釉料底色,多為寶石藍、孔雀藍。

據說,朱祁钰癡迷琺琅,制作了很多有年款的掐絲琺琅工藝品。“景泰藍”的名兒由此誕生。

景泰藍的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琅”,說的是工藝,“在銅質的胎型上(銅胎),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掐絲),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内燒制而成的器物(琺琅) 。”

琺琅,音譯詞,波斯語。是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原料燒制而成的塗料,塗在金屬表面可作裝飾,還具有防鏽功能。景泰藍的“藍”,就是音譯為“琺琅”的藍色釉料。

景泰藍的洋名為Cloisonne,源自法語,詞根cloison有“分隔”之意。

這一通解釋下來,“銅胎掐絲琺琅”、Cloisonne比“景泰藍”,工藝了然,但到底是少了些許藝術氣息。

不過作為“移民”、“舶來品”,也該留一些原汁原味,好讓世人知曉其來源。

景泰藍,源于古代西域文化,随成吉思汗的遠征,傳入中國。

據記載,13世紀下半葉,蒙古軍隊橫跨歐亞大陸入侵西亞,俘虜了大批有專業技能的工匠作為工奴輸往後方,專為蒙古貴族生産豪華日用品。

當時,阿拉伯地區流行華麗的金屬胎琺琅制品,于是阿拉伯工匠帶着燒造技術和主要原料來到中國。

後經中國能工巧匠之手,在明朝景泰年間,成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一個巅峰。

元明,北京是皇城。所以北京自然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産地。

...

景泰藍藏品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