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适度養育避免NPD自戀型人格障礙:中庸之道

最近讀了一本關于如何在兒童時期調整養育方式來避免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書 。Mary Ann Little 的《Childhood Narcissism》。這本書讓我有很多感觸,因為NPD一旦形成,成年後幾乎很難改變。在NPD形成的過程中,基因或先天因素可能占比一半,而另一半則是後天的養育和環境。因此,無論是先天具有一定自戀傾向的孩子,還是因後天環境而發展出自戀傾向的孩子,兒童時期及時的育兒調整變得尤為關鍵。

書裡作者提出了“适度養育連續體”的育兒理念,強調各個方面都要找到中間地帶的平衡點。這種中庸之道可以幫助避免走向專制和放任的極端,幫助孩子發展出穩定和健全的人格。

适度養育連續體:尋找中庸之道

适度養育其實很符合我們中國文化中的“中庸”思想。無論是什麼,過猶不及——即使是關愛、陪伴和紀律。作者認為适度養育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和調整,就是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視角)和對待方式。

父母視角與對待方式的雙重維度

在适度養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視角”和“對待方式”包含了雙重維度:即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以及如何在行動上對待孩子。

1. 視角(View):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1.1 價值觀(Value):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态度,對其内在價值和潛力的看法。

1.2 情感感知(Feel):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和情緒。

2. 對待方式(Treatment):父母的行為表現和參與程度

2.1 行為規範(Structure):孩子感知到的父母為自己設定的明确界限、規則和紀律。

2.2 參與度(Involvement):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參與度。

上面對“視角”和“對待方式”的理解分别包含了認知和情感的兩個層面。價值觀(value)和行為規範(structure)屬于認知層面,情感感知(feel)和參與度(involvement)則屬于情感層面。情感層面的兩個元素可以看作支撐元素,起到情感上的穩定作用,幫助孩子獲得安全感和增強親子關系;而認知層面更多的是挑戰元素,是在面對挫折感時,幫助孩子建立應對困難的能力。适度養育的目标是确保在這四個方面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沒有達到中庸的不同養育風格

通過“視角”和“對待方式”這兩個維度的不同組合,如果沒有落到中間那個平衡點,就會出現四種不同養育方式:

1. 高視角,高對待(直升機型父母)

父母将孩子視為極其特殊,給予過多的情感和行為上的關注,包括高期待。這類孩子可能會發展出優越感,但缺乏情感上的韌性,難以應對挫折。

2. 低視角,低對待(忽視型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價值感知很低,缺乏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和行為指導。這樣的孩子容易感到被忽視,可能發展出自戀傾向,或者情感隔離。

3. 高視角,低對待(放任型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知很高,但缺乏紀律和規則的設定以及足夠的陪伴。這種孩子可能會有特權意識,但缺乏應對現實世界挑戰的能力。

4. 低視角,高對待(嚴厲型父母)

父母缺乏對孩子内在價值的認可,卻對他們進行過度控制和紀律要求。這類孩子可能過于依賴外部認可,或者缺乏動力和自信。

如何找到中庸之道:平衡育兒的策略

要實現适度養育,關鍵在于父母如何在上面的各個維度中找到适合一個特定孩子的平衡點。雖然這個概念聽起來簡單,就像在象限圖上找到兩個軸坐标的中間點,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實踐中的具體操作。而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持續調整以應對孩子的不斷成長。

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評估,你可以時不時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否在某個方面偏離太多?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這更像一個動态的育兒目标,讓你不斷優化自己的養育方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真正的适度是根據他們特定需求和成長階段來決定的。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情緒健康,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維護健康的人際關系。如果你的育兒目标是讓孩子在學業或事業上取得更多成就,那麼這個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你。比如,為了取得更大成就,可能“高視角高對待”會更有利。

小行動建議:從實踐中找到平衡

最後,書中提到的幾個小行動建議可能對你有幫助,供參考:

1. 評估你的育兒風格

你可以從兩個問題入手評估自己的育兒風格:

列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和三個缺點,或者你為孩子感到驕傲的三個方面和三個讓你擔憂的方面;

描述一下你與孩子的互動情況,包括相處的時長和互動的内容。

這些反思能很好地幫助你看清自己的養育方式。如果你能足夠客觀,或者找一個值得信賴的第三方評估,這些反思會更有幫助。

2. “手牽手”和“照鏡子”

作者用“手牽手”和“照鏡子”這兩個比喻描述了适度養育的核心。這體現了親子關系的重要性。“手牽手”代表情感上的支持,幫助孩子感受到被愛和被關懷;而“照鏡子”則是引導孩子面對現實,幫助他們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學會處理困難。這兩者的結合,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平衡自我價值和應對挑戰的能力。

3. 設定靈活和适度的界限

紀律和界限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和性格不斷評估和調整。你需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規則,并在明确規則後,對其進行指導、示範和監督,确保規則被理解和遵循。

最後,在整個育兒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多提醒自己育兒的初心:我的育兒目标不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是基于孩子的需求。我愛你,因為你就是你,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或者取得了什麼成果。我看到你的優點,為你高興,因為我知道你的努力在其中非常重要。我也會指出你的不足,但我會一直在你身旁,幫助你面對和改進。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如意,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面對和應對,但也有很多美好值得你去體驗。你清楚自己的能力,也明白自己值得去探索這個美好的世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