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内外(十九):杜牧,不僅詩歌寫得好,而且兵法也很棒
要論起詩歌出衆,并且官場也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唐朝确實有,但是并不多。這一方面是因為一般的人知進不知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考試的通過的名額就那麼多,除了科舉還有吏部的考試,制舉就更不要有所期待了,畢竟制舉的考試周期很不穩定。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杜牧便是這樣一位運氣加底氣都很足的人,他不僅詩歌寫得特别好,而且對軍事理論很有研究,也許正是因為其對軍事的研究讓他知道進退有度,所以也從側面輔助了他在官場上的一帆風順。
說起杜牧的詩歌,大家有沒有覺得特别奇怪。我們說杜甫,總會想起那種凄涼感;我們說李白,總會想起那種豪放感;我們說王維,總會想起那種空靈感。可當我們說起杜牧,似乎他是一個忽隐忽現的人。他曾經寫過《山行》這樣輕松惬意的旅行詩,活的像是賈島;他也寫過《赤壁》這樣的戰争反思詩,活的像是高适;他還寫過《遣懷》這樣浪蕩不羁的紅塵詩,活的像是元稹。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在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三首詩歌三種性情,而且首首都能流傳至今且傳唱度極高。唐朝著名的詩人比較多,但是杜牧這樣多種性情詩歌都能流傳下來并有如此傳唱度的詩人并不多。
詩歌、文章寫得好,杜牧有了很好的才情基礎,再加上這小子運氣也确實相當的不錯。前面咱們說到杜甫,他等制舉那是等的相當辛苦,好不容易來了還給人家壟斷。都是姓杜,杜牧的運氣就很爆棚,中了進士不久就迎來了制舉的開始,連吏部的考試都免了,直接拿下弘文館校書郎兼職左武衛兵曹參軍。這樣的運氣隻能說,那是相當的炸裂。
當然,杜牧的家世對他肯定是有幫助的,畢竟杜家到了杜牧的時候那還是很不錯的,杜牧的爺爺杜佑是“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三朝宰相”。不過由此就斷定杜牧走了很大的捷徑也未免太過偏薄,畢竟杜牧的文學才華還是赫赫有名的,單從以上三首詩歌就能看出其水平的高度。當然,除了詩歌,杜牧還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那就是其他詩人所很少有的第二技能:軍事理論家。
“在中國曆史上給《孫子兵法》做過注的人特别多,其中有十一個人的注得以保留下來”,這十一人就是“十一家注孫子”,他們分别是曹操、梁孟氏、李荃、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杜佑和杜牧這爺孫倆雙雙上榜,也可見其家族也确實有能力在朝中擔任要職。這十一人中“又以曹操、杜牧、陳皞三人的影響最大。”杜牧“從政後提出的讨敵對策屢次被朝廷采用”,就是其軍事能力的最好例證。
也許正是憑借着其深度的軍事理論,才讓其從校書郎兼參軍,到揚州掌書記,再到監察禦史,看到大家為了各自的利益争來奪去,深谙軍事之道的杜牧選擇離開京城,到各地擔任刺史,後因名聲功績顯赫重回京城做起了吏部員外郎;可現實情況已經無法挽回,看着這一鍋亂炖,他毅然決定再次離京做自己的刺史,繼續為百姓謀福利;無奈名聲在朝,“又被調往長安,升任中書舍人”。
至此為止,小杜變老杜,老了,人家就不惦記自己影響人家的前途了,老杜也就不折騰自己了,安安心心地在自己的“小宅子”裡寫寫畫畫,了了此生明明白白的歲月。
文學、軍事、官場的三方面成功,讓杜牧傲立于唐朝詩人排行榜最有綜合能力的詩人之一的高位,時間過了如此之久,他依然熠熠生輝。
- 上一篇 《時光的轉角》
- 下一篇 我的2023年度書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