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閱讀總結 | 在閱讀中,收獲更好的自己
受《打開心智》一書的影響,六月起,我改變閱讀的方式,不再陷入計數陷阱,不着眼于讀了多少本書,而更關注自己在閱讀中獲得什麼,發生了什麼變化。
【閱讀感悟】
六月末,七月始,進入連續閱讀的130+天。從一開始追求讀了幾本書,逐步過渡到——閱讀,給我帶來的變化。
閱讀帶來的變化無法很好地具象化,這變化是潛移默化,是緩慢前進,但确實給我的心态帶來一定積極的影響。
以前的我,一年都難以看完一本書。現在的我,一本書一個星期内可看完(晦澀難懂的書除外)。前者是強迫、難受的,後者是自覺、舒适的。愈來愈感受到閱讀的好處,但也愈來愈發現自己知識的匮乏。因此,對知識的渴望強烈了,閱讀動力也更足了,如此良性循環。
【閱讀收獲】
1.老舍《老舍談寫作》
精選了老舍先生數十篇關于談寫作的文章,讓人受益匪淺。
文字要多改多念,要讀出來,才知道是否流暢。要多寫大白話,寫大衆看得懂的文字,盡可能簡明扼要,不要華而不實。寫作要真情實感地寫,從生活來,要到生活中去......
其實我一開始讀的時候,雖然覺得内容是有用,但并沒有很深刻的印象。而當我真正下筆時,我居然會下意識地想起書中的内容,這是潛移默化的。沒想到,這并不深刻的印象居然有後勁。後來随着閱讀的深入,才有種發現大智慧的感覺。尤其是最後一篇《青年與文藝》,醍醐灌頂啊!
2.李娟《記一忘三二》
這是我讀李娟的第二本書。與其說是讀李娟的文字,更不如說是在感受一種松弛的生活态度。
平凡是生活的常态,但在李娟筆下,我卻看到了細碎生活中也有很多小美好,讓我兩點一線的生活有了細微的變化:
我的日記,不再像以前那樣流水賬記錄。我不再局限于今天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事,而更多的是在意自己内心的變化。如此一來,感覺日記寫得更細化更有層次了。
3.楊绛《我們仨》
借喻驿站的團聚與别離,不說生死,卻句句都體現了活着的人對親人逝去的悲痛心情。
是如何壓抑悲痛的心情,用平和的文字回憶過往溫馨點滴。
感受文字溫柔的力量,教會我,學會珍惜身邊人。
4.徐慢慢心理話《抱住棒棒的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洞察人的内心世界,像似遇到一位懂我者知我心療愈我心的貴人,有種釋然的情緒在滋生。
5.李玫瑾《心理撫養》
可能是一開始就懷着很高的期待去看吧,所以讀完後,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但讀這本書,還是有積極影響:讓我時刻反省自己的育兒方式,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 上一篇 今日讀書《文心》(160-245)重點摘錄
- 下一篇 發現寶藏,超治愈的一本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