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之鲲字寓言探究

...

鲲好似沒什麼用,那為什麼又要出現在莊子最重要的名篇「逍遙遊」中?

一直以來,鲲的存在都是一個謎。

可以說,不僅在文中沒人關注到其存在,在文外的現實世界好似也沒什麼人關注。

鲲的存在就如此得不為人知?!

是不是有點眼熟?好像是誰的人生寫照一樣!

大鵬即使身處九萬裡高空,蜩與學鸠依然能發覺而發問“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而即使處于更加低矮蓬蒿的斥鷃也能對大鵬一再發問“彼且奚适邪?”“彼且奚适邪?”

兩千多年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就像寓言中的蜩鸠、斥鷃一樣,很少有注家詩人提到鲲,更不會有人說自己要像鲲一樣。

阮修《大鵬贊》:蒼蒼大鵬,誕自北溟。……隻存天地,不屑唐庭。

李白《大鵬賦》:

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蹑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我呼爾遊,爾同我翔。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輩,空見笑于藩籬。

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李清照《漁家傲》: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蜩鸠、斥鷃隻笑大鵬而從不言及鲲,是因為不知道鲲的存在嗎?還是覺得鲲與它們不是同類?

注家、詩人肯定不會笑鲲,卻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約而同地集體保持沉默呢?

鲲在「逍遙遊」中作為鵬的背景出現了兩次,隐晦地出現了一次。而鲲之所以能被世人記住,一是因為其為鵬之前身,而二是因為其大,其不正常的大。

鲲在化為鵬之前,不管是大也好,胖也好,瘦也好,不聰明也好,是沒有人關注的。世人永遠隻能看到想看的,舉世矚目的……

向上看很容易,即使不想使勁向上爬,也會時不時擡頭看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好。

舉目遠眺不容易,因為首先先要登高,方能望遠,又有幾人能胸納寰宇?

鲲的不為人知是顯而易見的。

問題是,鲲的不為人知與世人的不為人知不一樣,鲲并非是為了一朝一日的一飛沖天而一鳴驚人。

像舉世矚目啊,一飛沖天啊,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非欲也,世人之所見也。

鲲的不為人知,是成長為了不知其幾千裡也的巨物,這其中的經曆又有幾人知?

鲲為何非要化為鵬?

就像蜩鸠之問“鵬,你為何又非要飛往南邊呢?”

有人關注到這些問題,但是很少有人能切中要點。

-End-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