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點讀2.孟子居住的鄒國與魯的糾葛史

魯隐公攝政以來第一次“外交”活動,就是與邾國國君儀父在姑蔑這個地方會盟。《春秋.隐公元年》記為“三月,公與邾儀父盟于蔑”。

邾是一個小國,在曲阜東南,緊鄰魯,春秋後期成為魯的附庸國,但春秋初年邾很重要。在《禮記.檀弓》、《公羊傳》中邾稱為邾婁,邾婁速讀轉音為鄒,孟子曾長期生活于鄒城,所謂孔孟之鄉又謂之鄒魯。更有趣的是,《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生于魯“昌平鄉陬邑”,陬、鄒同音,有學者認為陬邑即今鄒城陬村,也就是古邾國故都城所在。這樣說,孔孟皆可稱為鄒(邾)人。

邾國,曹姓,與楚國的祖先同出自祝融(陸終)六姓,祝融再往上可追溯到古帝颛顼(據《世本.帝系》)。關于祝融和颛顼,此處先不急着讨論,我們可知祝融氏是緣起于中原東部的古老氏族集團,不同于來自西方的姬姜姓外來文化,曹姓邾國在族源上更接近于東方土著。

據《路史》(《路史》成書于很晚的南宋,但其中記錄了很多上古時期姓氏族源,也許有其所本)邾國在周武王滅商後即得到分封,首君叫曹俠,其地緊鄰殷商在山東地區的中心-奄(曲阜),武王滅商後,纣王子武庚即封于奄。可見邾與商遺民的關系密切,或曹姓邾本來就是商民的一部。《左傳》中多處記錄着邾國有人殉的傳統,這也是殷商的舊俗。重禮教的魯人因此很看不起邾,稱其為夷,作為周公之後的伯禽封于魯,主要目的正是監視邾在内的各部東夷。

邾和魯的關系很不和諧,《左傳》中有大量魯伐邾的記載,總體文弱的魯國一直拿邾來練級。邾國的疆域也就越來越小,春秋中期幹脆将都城遷到了今鄒城東南峄山之陽,離魯遠一點。這處故城遺址近年得到考古發掘,其方位示意見下圖

...

邾國故城遺址

...

考古發掘示意


邾國在西周末年還分出兩個小支,一在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