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戰國策·樂毅報燕王書(十二)

...

昨天我們講到,燕惠王繼位後,面對不世之功,且威望極高又手握重兵的樂毅既心生忌憚,又深感不安。加之,樂毅與燕惠王又素有嫌隙,使得燕惠王對樂毅的忠誠度産生了懷疑,擔心樂毅會背叛燕國。

而此時,在燕國政治局勢變動之際,齊國名将田單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機會。為了削弱燕國的戰鬥力,他精心策劃并開始施行反間計,因此加深了樂毅與燕惠王之間的隔閡。

田單派人故意在燕國境内散播謠言,聲稱樂毅之所以僅留兩座城池不攻,是因為他有意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在圖謀不軌,準備在齊國稱王。

這一謠言在燕國境内迅速傳播開來,對樂毅的聲譽和忠誠度造成了極大損害。

然而,當燕惠王面對同樣的謠言和诽謗時,卻采取了與燕昭王截然相反的方式。

燕昭王選擇對樂毅的絕對信任,處死調撥者,并立樂毅為王,表現出明君的用人不疑;而燕惠王卻對樂毅的忠誠度産生了嚴重懷疑。燕惠王本就對樂毅猜忌,經過這麼一煽風點火就更加深信不疑,他擔心樂毅會背叛燕國,當即派大将騎劫前往齊國代替樂毅。

燕昭王與燕惠王在處理謠言和诽謗上的不同方式,直接影響了燕國的命運和樂毅的歸宿,也深刻體現了君臣之間信任的重要性,從而再次印證了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古訓。

樂毅深知,燕惠王此次換将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對自己有所猜忌。他擔心回國後會被燕惠王殺害,為了尋求自保,他選擇投降趙國以避難。這一決定可以看出樂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敏銳洞察以及對自身安全的深切憂慮。

...

趙國,本就是樂毅的故鄉,他在此地長大,深受趙國文化的熏陶,且曾挂趙相印,對趙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貢獻。

當時,趙國正處于燕、魏等國的複雜關系中,為了震懾這些國家,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趙國需要一位有威望、有才能的将領來坐鎮。而樂毅的投奔,無疑為趙國提供了一位強有力的支持者和領導者。

因此,對于樂毅的到來,趙王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将觀津封給樂毅,并賜号望諸君。

田單巧用反間計,成功地離間了燕國君臣之間的關系,去除了齊國複國的一大阻力,為齊國争取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也為後續的戰争勝利奠定了基礎。

樂毅被替代後,逃到趙國,燕軍士兵對此憤憤不平。田單為了了哄騙燕軍和激勵齊軍,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巧妙計策。

田單派使者向燕軍約降,并讓即墨的富豪送給燕将财寶,表示即墨即将投降,希望燕軍不要掠奪他們的家族。這一舉動麻痹了燕軍,使其放松警惕。

為了激勵齊軍,田單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宣稱有神師下凡相助,并讓一士卒假冒神師,以神師之禮待之,從而增強了齊軍的信心。

另外,為了燃燒民族仇恨,田單又派人放狠話,說最怕燕軍割俘虜的鼻子、挖祖墳,燕軍果然照做,這些行為激怒了齊軍,讓他們更加堅定地堅守即墨城,同仇敵忾。

之後,田單又精心策劃了火牛陣。利用千餘頭牛身披五彩衣,角縛兵刃,把灌滿油脂的蘆葦綁在牛尾巴上,夜間點燃牛尾上的蘆葦,牛吃痛,狂奔突襲燕軍,同時派出五千精銳随後沖殺,燕軍頓時驚慌失措,牛陣所到之處,燕軍傷亡慘重,四下潰逃。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燕軍主将騎劫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在即墨城下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

田單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黃河邊,把齊國曾經丢失的七十餘座城池,全部奪了回來,史稱田單複齊。

複齊之戰勝利後,田單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立即前往莒城迎接齊襄王回歸都城臨淄,因這一巨大功績,田單被齊襄王封為安平君,并拜為丞相。

燕惠王聽信讒言,逼走樂毅,因為他的昏庸無能和短視,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光趕走了樂毅,到手的地盤也全部吐了回去,真是自食苦果、自作自受。

那麼,面對這樣的慘局,燕惠王接下來又将采取什麼樣的補救措施呢?

我們明天繼續!

...

備注:1. 圖片來自網絡,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釋義及賞析資料來自網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