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蜜會”第十六期分享

擁抱彼此的那一刻,相隔近4年的時光瞬間就飄散了,我們還是當初的模樣,但也各自成長。
2024,讓我們與書相伴、繼續向前,去看更美好的遠方。


...

美雲:

2024年首場書蜜會,感謝“特别時光”媽媽學習小組,讓媽媽這個角色在不同時期不同境遇,互相看見、彼此同鳴、相互滋養提升……讓我可以在彼此的分享交流中,拿走每個人學習的精華……

今天我分享的是《營養聖經》的3個小知識點:

1、一優一高四低均衡營養,帶來三餐健康飲食習慣。

“一優”指優質蛋白質;“一高”指高膳食纖維;“四低”指低鈉、低糖、低脂、低熱量。

2:食物熱效應:

食物熱效應差别很大。脂肪的食物熱效應約占其熱能的4%-5%,碳水化合物為5%-6%,而蛋白質還要高,能達到30%-40%。

産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人體提供能量,而高蛋白食物所産生的熱效應最長可達到12小時之久,這也是因為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更為複雜。

所以攝食優蛋白質助于減脂塑形。

3、蛋白質每天的攝入量需不同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如下:

1、健康成年人:蛋白質的需要量大約是1.0g/(kg.d),如成年人的标準體重是70kg,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則是70kgX1.0g/(kg.d),大約在70g左右;

2、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蛋白質的攝入量大約是1.2-1.5g/(kg.d)。因為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營養每天還需供給骨骼、肌肉、髒器形成,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對更多;

3、年老體弱的人:每天蛋白質的需要量,需根據身高、體重和勞動強度具體進行推算;

4、腎功能較差的人:蛋白質的攝入量需嚴格控制在0.6-0.8g/(kg.d),以減少腎髒的負擔。


...


Daisy: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兩本書是:《修複玻璃心》和《人生隻有一件事》。這兩本書在近年來給我帶來比較大的收獲和感悟。

《修複玻璃心》讓我認識到自己原來屬于高敏感人群,全球有15%-20%的人屬于這類人群,他們對聲音、人群、時間、壓力等各方面都更加敏感,面對的挑戰也比平常人更多、更艱難一些。

當然,高敏感人群也有一些優勢,例如道德感更強,更具同理心和理解力,更能夠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好。

我從中理解到為什麼有時候小小的一件事會觸及到自己的雷區,又該如何更好地去應對,以及怎樣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人生隻有一件事》給我帶來的思考和觸動尤其巨大,它直接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讓錯綜複雜的人生簡化到隻剩一件事。

這讓我停止了巨大的精神内耗,思想和看法變得積極向上,似乎眼前所有的挑戰都不是事兒,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美好的。

對我來說,這件事就是———修煉自己。

下面是我總結的三個重點,具體還需要大家自行去書中尋找答案。

1.最不了解自己的人原來是自己。

2.分清自己的事、老天的事和他人的事。

3.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換個角度看待事物,一切都會變得清晰明了)


...


...

Yellow:

20到22年,口罩3年,對我來說也是過山車的3年。

慶幸自己因為一直保持學習中,能量一直在補給,并沒有因為實體創業的慘痛經曆失去了心中的熱愛和眼中的光。

2023年花了一年的時間處理後續的事宜,也重新做了小工作室。這一年在自己的小空間裡感覺到把握工作節奏的快樂。

這一年我更懂得要先學會愛自己,也更珍惜陪伴家人的時光,有了每周的親子家庭日,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都更穩定了!

我推薦的書是廖智的《感謝生命的美意》。有失也必有得,生活賞賜的皆是美意,保持正能量狀态,2024年繼續向光前行。


...

靜思:

重啟書蜜會,滿心期待與喜悅!重見時,姐妹們都沒變化,但每個人的内心都經曆了蛻變!

我分享的書是餘華《活着》。

主人公福貴是個富家子弟,經曆過生活的大起大落和命運的重重苦難,身邊至親也一一逝去,福貴好象并沒有我們想象中應有的極度悲痛,反而看似麻木,好似以允許一切發生的态度去面對悲催的人生。

看書的過程,我幾度落淚,心裡堵得慌,為書中脆弱的人物命運而悲傷,但幾經翻閱後,漸漸理解了餘華對福貴苦難人生的刻畫:人不會被命運所打敗,而是與命運和解、交朋友,最終福貴平靜地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度餘生,還能笑談過往。

口罩3年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見證了不少生離死别,愈發覺得活着的可貴和意義!

正如成長并不是因為你遇見了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和磨砺,而是因為你在面對困難時,有了跨越它的勇氣與方法。

2024,平靜、定力,讓我們少些遺憾。


...

思思:

後疫情時代,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2》是很早以前購入的,現在又重新翻出,細細品讀,裡面講到未病先預,養護孩子的關鍵在養脾、護肺,将中醫觀點講得深入淺出,很實用值得珍藏,常看常新。

這4年經曆了許多事,也在40+的年紀,開啟了人生的新階段。

很高興我們的讀書會重啟了,在這裡可以與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大家都能無壓力地表真實的自我,對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充電。


...

Jessica:

人的狀态有高低起伏,過去這幾年,我的生活雖然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狀态低迷。

在這些日子裡,唯一堅持的事就是讀書,讀了很多書,也漸漸接納了真實的自己。

我今天要推薦的書是《好的心理治愈隻需一次》,這是《了凡四訓》從心理學角度的解讀。

這本書講了孔先生給袁學海算命,将他會經曆的人生大小事一一算準,這讓袁學海覺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努不努力沒有什麼差别,漸漸心如死水,找不到活着的意義。

正當他對人生絕望的時候,在山中遇到了雲谷禅師,一席話點醒了他,雖然也許命由天定,但當你決定不受命運捆綁,心念轉變,行為也就轉變,于是每一個未來也都随之改變了。

自此袁學海改名袁了凡,發大願立大志,一生行善積德,命運也徹底改變了。

書中的心理學解讀,給持有擺爛、躺平心态的人開了一劑心靈良藥,點亮了前行的路。

這本書總讓我想到自己的一位重要家人,他去年離開了我們,他的人生就是活在我身邊的《了凡四訓》現實版,我會永遠記得他的樂善好施和對人無分别的關愛。

境由心轉,當我們立志,願意奉獻時間精力緻力于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生命将由此不同,人生也更有意義。

2024, 以此共勉。


...

洪燕:

我今天推薦的書是《邊界意識》、《自我邊界》。這些書籍有助于人們理解邊界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維護自己的邊界。

邊界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乃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都是一種重要的意識。

孩子需要明白,盡管父母願意為他們提供無盡的支持和愛,但生活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和承擔。

同樣,父母也要理解,給孩子适當的自由和空間,是讓他們學會獨立和成長的重要方式。

在人與人之間,邊界感更是一種尊重。

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迹和内心世界,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邊界,是建立健康關系的基礎。過度的幹涉和侵入,不僅可能打破彼此的平衡,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因此,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中,我們都需要明确并尊重彼此的邊界。


...


...

水中央:

我今天推薦的書是《找自己》。

這五年,我經曆了太多人不曾經曆的心路曆程,收獲的是現在站在陽光下的豁達和平靜。

在這些艱難的歲月裡,我堅持做到3件事:

      1、沐浴陽光;

      2、運動;

      3、健康管理師學習。

最好的救贖就是自救,我們都要有一些方法,讓自己在低谷期重拾能量,重新啟航。

回頭看看過去的這幾年,我想分享2點感悟:

      1、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當你撐不住時,對鏡自言,微笑鼓勵,所有苦難,再難,熬一熬,一定會過去的,所謂觸底反彈,不過如此~

      2、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未來特别的節點,你會頓悟,原來一切安排,自有深意,都是這一刻的鋪墊。


...


...

願我們在2024繼續抱團前行,找回閃閃發光,最好的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