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象(7)化
一個字決定了中國思想的走向,是個什麼字?
化,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畫了兩個人一正一反相倒背的形态,用來表示變化這個意思。兩個人,你背我,我背你,像翻跟鬥一樣不停地變化。隻有四個筆劃的化字,收錄在《古文字诂林》中卻有約300種寫法,大概也算變化多端的一種暗示。
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象,兩個人倒背翻跟鬥,這樣一個動态的象,把很難表達的變化之意“象”出來了。同樣的,意義的闡釋也離不開象,以象逆意,根據象來獲得意義。
易經,如果隻能用一個字來概括,該是哪個字?那就是“化”,這是中國思想的出發點。
按照科學思想,人總得面向一個對象進行思維,也就是對象性思維。科學思維面向物質實體,于是就産生了物理學等等。中國思想似乎不屑于這些“奇技淫巧”,認為其有害:“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篇》)。
孫悟空翻跟鬥
所以,中國思想走了另一條路,面向不确定性,試圖捕捉變動不居的大千世界。如果思維一定要有對象的話,那麼,中國思想的思維對象就是“化”:
化而裁之、因時而化、神而化之、春風化雨、化性起僞、化成天下、氤氲化醇、化腐朽為神奇……
如此等等的構詞,把化字嵌入到了思想的星空,因此要研究中國思想還真得從“化”字入手。
《古文字诂林》中的300種寫法,并不是化字的筆畫變化真的多到這種程度,實際應該是化字出現的場合多,收錄書中的樣例多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字被使用、被重視的狀況。
為您鍊接
- 上一篇 母親
- 下一篇 有一輛車,就是一個移動的家!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