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人六種推理,讀者還有七八九——讀《毒巧克力命案》

  一次貌似巧合的相遇,班迪克斯先生在俱樂部遇到了尤斯特爵士,然後把匿名寄給尤斯特爵士的巧克力拿回了家,班迪克斯太太吃了之後中毒身亡。證據有限,範圍太廣,抓不住入手點,警方束手無策。到底是陰差陽錯的誤殺還是精心策劃的謀殺?兇手是為情為錢為仇還是報複社會?看看這個民間的偵探協會成員們用各自的方法不同的視覺都能得到哪些理論上可以成立的推論。

太多所謂的“推理小說” 其實都是打着“推理”旗号摻入點刑偵情節講故事的,有的甚至是講感情的占了大半部分,這讓推理迷們真的很無語。很多書被情節簡介給騙看,看了幾章就要棄書,“有哪門子的推理”!

且不說情節和細節,這本經典的推理好書絕對是獨特之作,真的一本正經就是推理。沒有定式的結局,也沒有給出真相的定論,參與其中自己思考自己辨别,讀者們還會有七八九...更多種推理。 這就是這本書經久不衰的迷人之處,六個人六種推理,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每一種都有其道理和論據支撐,但是想要定論又能被其他證據否定。所有都是推論,沒有最後結局,每位讀者理一理頭緒還能再想一想,俨然自己也成了推理協會的另一個成員,代入感和參與感很強。

從每一個人物給出的推論,可以看到怎樣才能做一個合理的推斷,任何一個不缜密不嚴謹大前提有瑕疵的推斷都隻會得到一個錯誤的或者可笑的結果。比如布雷迪,列出了十二個兇手具備的條件,結果推出符合這些條件的隻有自己。更有多者,是一開始就有了自己認定的兇手,然後所尋找的線索隻是順着思維導向認定的人而已。最終,所有人都隻有純理論的推論,每一種從理論來看都是不錯的推斷,但沒有人得到确切能将人定罪的證據。

作者不僅在邏輯推理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對于人物的塑造也很有借鑒。每個人物的性格、思想從他們的言行能體現,而從他們的調查角度、推理方法、思維方式都更深刻地刻畫出來。當然,這同時也是給了推理迷們一個思考:我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是不是會加入自己的感性想法,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是都不夠客觀?那些我們認為可以拿來佐證用的信息是不是我們為了證明自己想法兒刻意往這個方向去尋找的?

一個看似毫無頭緒的案件,一群各有見地的推理迷,一系列看似都有道理的理論推論,一場頭腦風暴和想法碰撞,也是一次深入理性的思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