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四十一篇 刺腰痛論

...

...

...

...

...

...

...

【原文】

足太陽脈令有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經出血,春無見血。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陽明令有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于骺前三痏1,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陰于内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複也。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癞踵魚腹之外2,循之累累然3,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4,刺之三痏。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瘛瘛然5,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瘢下間,去地三尺所。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幹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内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瘛瘛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瘛瘛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引脊内廉,刺足少陰。腰痛引少腹控沙,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注釋】

1、痏(wěi,音委):瘢痕;針刺的刺數;穴位;瘡瘍。痏原指瘢痕,針灸學中指針刺後所留的針眼。《黃帝内經靈樞·邪氣髒腑病形》:“已發針,疾按其痏,無令其出血。”

2、癞踵魚腹之外:在腿肚和足跟之間魚腹之外的部位。

3、循之累累然:摸上去有結絡累累不平的感覺。

4、默默然不慧:沈默寡言、精神抑郁不爽的樣子。

5、目瘛瘛chì然:眼睛視物不清楚、模糊不清。


止一箴言

1、中醫常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通,血泣也,一因于寒濕不去,二因于外傷淤積不消,故常用活血化瘀之法治之,于内則攻之以毒藥,于外則刺出惡血而已。痛則因于血,腫則因于氣。因于血,病發于内則痛,因于氣,疾顯于外為腫。或毒藥攻其内,或針砭刺其外,然皆以洩其邪氣惡血,和一而已。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