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與财神||陽西日記(34)
我和“情人”
2月14日 晴 農曆初五 星期三
吃早餐時,正在想今天要不要繼續讀阿城,微信來了:
“魏老師情人節快樂!”
“快樂”後面還跟着三朵鮮紅的玫瑰。心中不禁一蕩,同時做賊心虛地瞟了老伴一眼。
發微信者是我的文友,性别,男,年齡,60歲,性取向正常,不可能是情人。老大不小的人了,還跟着年輕人瞎胡鬧。不過說實話,我當然有情人,沒見過,活在想象中。情人溫柔,善良,聰明,美麗,性格活潑,乃富家千金,且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呵呵,不知道有沒有這種美女,倘若有,得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泡到手。
我這人遲鈍,真的不知道今天是情人節,同時不知道夫妻算不算情人。正自嘲,朋友圈裡熱鬧起來,依習俗,正月初五迎财神,于是情人、準情人、假情人們又紛紛“恭喜發财!”
情人節是洋節,又稱聖瓦倫丁或聖華倫泰節,是一個關于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迎财神乃土生土長的國粹,關于錢,一點都不浪漫。然而神奇的是,一土一洋,在2024年2月14日撞了個滿懷,而且,竟然,水乳交融了。
情人在西方象征着浪漫,在中國,曾經意味着作風不正派。如今情人有了一個别名,二奶,且成了貪官的标配。倘若沒有包養二奶,抑或二奶不夠多,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貪官。吃瓜群衆也樂于看到這樣的新聞,一邊罵,一邊流口水,同時幻想着妻妾成群、莺莺燕燕的壯觀場面。人性經不起考驗,我就多次跟老伴坦承:假如我當了大官,肯定受不了糖衣炮彈。正如一個段子,任怎麼嚴刑拷打,就是不招,美女一投懷,招了,而且招了還要招。
包二奶的前提是有錢,不管那錢的來路是不是“有道”。啥叫财神,有錢人就是财神。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足見錢的重要。中國人喜歡用錢打比喻,最著名的是“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純屬扯淡,金錢既然跟糞土一樣,比金錢貴重的仁義怎麼也扯到錢上去了,“千金”不就是錢嗎?
圖:網絡
千年以來,國人對溫飽,對财富充滿了渴望。從前給孩子取名,通常直奔主題,最常用的就是金、銀、富、貴、财,寶、發、祿等,比較務實的是北方農民,不是滿倉,就是滿囤,先吃飽了再說。名字,表達了美好的向往。
國人求什麼,說明缺什麼。“一碗碗谷子兩碗碗米,面對面睡覺還想你。隻要和妹妹搭對對,鍘刀剁頭也不悔。”黃土高原上的信天遊,蒼涼,粗犷,透着一種性饑渴,那兒的農民好多都打了一輩子光棍。“情人”是他們的剛需。
缺什麼,求什麼。缺老婆,便想象出了織女和田螺姑娘;缺兒子養老,便想象出了送子娘娘;缺錢,便想象出了财神。缺這缺那,都是因為窮啊。窮到極點,便是铤而走險,揭竿而起。
如今日子好過了,至少溫飽解決了,怕就怕“萬一”。娶媳婦要花錢,養娃要花錢,買房要花錢,還房貸要花錢,看病要花錢,進養老院要花錢,進殡儀館也得花錢,心裡不踏實,就得迎财神。
迎财神有用嗎?呵呵,有沒有用不重要,迎慣了,已經形成一種文化了,不迎不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