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面臨抉擇,請遵從内心的呼喚

“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是平凡的,很難走出如馬雲那般波瀾壯闊的人生。平凡的人生,同樣面臨無數的抉擇,我們要如何取舍,如何決斷?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擁有深厚的學識,過人的能力。他不甘心如父輩那樣,一生困頓于農村,過平淡的人生。高考失利後,他回到了村裡,當民辦教師。因為大隊書記利用權勢,讓自己兒子取代了他的民辦教師職務。他就隻能和父輩一樣,去務農,内心充滿着憤懑之情。

因為感受到愛,選擇正确面對

高加林内心充滿憤慨,對待工作,也就不能有正确的心态。務農的時候,故意穿着最破爛的衣服,幹活的時候,拼命瘋幹。手都出血了,依然沒命的掄镢頭。也許是在表達,對現實不公環境的憤怒!在高加林孤獨、憤懑、徘徊的時刻,一個溫柔似水、善解人意的女子,走入了他的生活。她就是如“金子般”珍貴的劉巧珍。

她臉蛋俏麗,氣質脫俗,還有着一顆良善的心靈。她很早,就對高加林産生了愛慕之情。她欣賞他的才華,愛戀他的風度與氣質。在高加林失落的時候,她勇敢的對他表達愛意。她的愛,是那樣的真誠,那樣的熾烈,那樣的毫無保留。面對巧珍,高加林心動了。巧珍那如白楊樹般苗條的身材,那靓麗的臉龐,讓他有一種自然的沖動。他一邊看着這多情又動人的姑娘,一邊聽她道出多年來對他的愛慕之情,他被深深感動了。高加林享受這種溫暖,享受這種溫馨。

...

高加林與劉巧珍

在不幸的時候,這突然而至的幸福,給了苦悶的内心,一絲寶貴的慰藉。巧珍用她毫無保留的愛,用那女子特有的溫柔,讓高加林認識到“這個親他的人也是他最親的人。”甜蜜的愛情,給了高加林慰藉,也撫平了他焦躁的内心。他開始學會面對現實,用正确的心态面對勞動。他不再“用一種壓抑變态的心理,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肉體,來轉移精神上的苦悶。”有巧珍的陪伴,高加林有了精神寄托。白天無論如何勞苦,總有一個愉快的夜晚。這股濃情蜜意的愛潮,暫時驅除了高加林内心的陰霾,他陶醉在愛情的滋潤中。

拿破侖說過“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便是能有一個你深愛并且也深愛你的人同你共眠。”高加林此刻就擁有這種幸福,因為巧珍愛他,他也愛巧珍。但我們應該看到,是巧珍先愛了他。巧珍是無怨無悔的付出,高加林更多的是享受這種情感需求得到滿足的快樂!在這段愛的關系中,他更多的是索取!

因為追求理想,選擇放棄真愛

高加林雖然陶醉在這段美妙的愛情當中,但當他偶爾看到騎自行車上班的公社幹部時,還是感到一種難言的苦味在内心翻騰,就像喝了一碗難咽的中藥。巧珍的“蜜糖”作用,也隻是暫時平息他騷亂的心情。

高加林是個有抱負的人,也有着極強的自尊心。被别人利用關系,取代了他的民辦教師職務。他曾經憤怒的說道“反正這樣活受氣,還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他對村裡的兩位“能人”有着一種不屑一顧的态度,到集市上賣馍,他甚至連吆喝的叫賣聲都無法發出。

這可以解釋為知識分子的一種清高,但也可以說明他一直有着“不甘心”的情緒。他強烈的希望擺脫現有身份,實現階層跨越。雖然有愛情的滋潤和慰藉,但他内心深處還是有某種缺憾。

在副食公司拉糞時受到克南母親羞辱後,更刺激了他的自尊心,讓他向上改變的企圖心更為強烈。正好在這個時候,幸運女神開始眷顧他。他的二叔複員還鄉,擔任地區專署勞動局長。馬屁精馬戰勝為了讨好新局長,通過“運作”,使得高加林填了張招工表,就成為了縣委通訊幹事。

命運在瞬間,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昨日還是田舍郎,今日已是公家人!

在這之前,民辦教師都不能當,今天卻做了堂堂正正的國家幹部。高加林一直向往的生活,成為了現實。

他忘我的投入工作,也取得了驕人成績。他采寫的通訊報道,不斷在地區報和省報發表,他撰寫的散文還在省報的副刊上登載。他擅長打籃球,成為了縣委機關隊的主力。他在籃球場上的飒爽英姿,常常吸引來贊賞的目光。走在街上,都能聽到“他文章的寫的好,投籃又準,動作又快”這樣的溢贊之詞。甚至去國營食堂買飯,女服務員都要端出比别人又多又好的飯菜給他。他俨然已是縣城名人,他享受這種衆星捧月的快感,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滿足。他意氣風發,他憧憬風雲際會的前程。在這個小縣城得到的榮光,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追求。他渴望到更廣闊的舞台,施展抱負。

老同學黃亞萍,适時的走入了他的生活。她可以與他交流文學,可以一起縱論時事,這種海闊天空的交流,同樣讓他感到快樂。此時,他不免開始嫌棄沒有文化,隻會談論生活瑣事的巧珍。

他享受和黃亞萍在一起時的那種精神交流的愉悅,但他同樣需要巧珍那種真誠、無私,全身心的愛。叫他放棄巧珍,他内心是有掙紮的。

但一想到,和亞萍在一起,可以去南京,甚至可以有機會成為《新華日報》或省電台的記者,他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許此刻,高加林的内心也有淚水,但不影響他做選擇時的堅決。莎士比亞說過“愛情裡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正的愛情。”顯然,高加林沒有把愛情放在心中的首位。

...

艱難抉擇

遵從内心呼喚,才能無悔今生

高加林冒着瓢潑大雨,深入災區,采寫新聞稿件。他一點不覺得苦,而且精神集中,幹勁十足。甚至可以熬夜,連寫三篇短通訊和一篇綜合報道。《當下的力量》一書,曾經提到“本體”的概念。即每個人都有一種,“無形和不可摧毀的本質”。每個人都需要找尋真實的自我,要學會感知内心的呼喚。高加林心心念念想做“公家人”,一旦成為現實,他生命的激情自然能被調動,他工作的主觀能動性也就能發揮到極緻。高加林對待感情是自私的,是巧珍先愛了他,他才一直眷念巧珍的多情與溫柔,他對待愛情更多的是索取。他抛棄巧珍,固然需要譴責。但他的選擇,也不能說,就是絕對錯誤的。因為他與巧珍的最大區别,就是他沒有把愛情放在,心中的首位,他心心念念的是跨越階層,是他的鴻鹄之志。

巧珍是個堅強獨立的女子,敢愛敢恨。她一直愛慕高加林,她遵從内心的呼喚,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遭到抛棄,她固然傷心欲絕,但也接受了現實。和馬栓結為伴侶,過平凡的生活。難得是,她有顆良善,純樸的心靈。她沒有後悔自己的付出,也沒有怨恨高加林。愛過了,夢醒了,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比起張幼儀,巧珍還是幸福的,畢竟高加林心中有她。而張幼儀無論如何精心打扮、如何勤讀詩書、如何增進學問,也吸引不來徐志摩一絲一毫的愛戀目光。

命運又和高加林開了一個玩笑,克南媽的告發,把他打回了原形。他回到了農村,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活。南京去不成,如“金子般”珍貴的巧珍也永遠離開了他。人生有舍才有得,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即便高加林成功去了南京,就一定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嗎?如果黃亞萍遇到了比他更優秀的男性,像甩克南一樣甩了他,要如何應對?

選擇了勇攀高峰,就要面對路途上的艱難險阻!作者在小說的最後一章,強調這“并非結局”。高加林需要面對現實,反躬自省,重新踏上人生的征途。想要走出農村,想要施展才華,不一定隻有做“公家人”一條路。他如果有幸再次遇到,如巧珍這樣的好女子,應該學會珍惜!

...

意氣風發的馬雲

馬雲在人生迷茫的時刻,讀到了《人生》。認識到了抉擇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他毅然重新參加高考,也許這就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說過“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也說過“如果你停止,就在谷底,如果你還在繼續,那就是上坡。”馬雲在創業初期,面對千萬次拒絕,甚至被人視為“瘋漢”,依然“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才有了日後的阿裡巴巴偉業,《人生》就是這樣,改變了他的人生。“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想要做到無憾,确屬不易。但如果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遵從内心呼喚,做出“心之所向”的抉擇,并奮鬥到底。即便結果不盡如人意,也還是可以無悔今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