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第五十五天
子入太廟,每事問。
太廟是周公的廟。
孔子進入太廟,什麼事都問。比如廟中的陳設啊,各種禮節啊,祭祀的物品啊,都仔仔細細地詢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如太廟,每事問!”
孔子的父親曾經在鄹邑做過大夫,被稱為“鄹人”,孔子就被稱為“鄹人之子”。孔子的名聲很好,大家都知道他是知禮的。
但是看到孔子來到太廟,啥都問,一副啥也不知道的樣子。所以就有人說了:“誰說鄹人之子懂禮的?來到太廟,什麼都不懂,啥都要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聽說以後,說這就是禮呀!
“是禮也”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就是孔子真的不知道,隻是在書上看到過,知道的都是理論上的東西,這還是他第一次進入太廟,真真正正看到祭祀的場景,所以會有很多有疑問的地方。
就像我們學習畫畫,老師告訴什麼是紅色,什麼是黃色,什麼是紫色……讓我們知道了各種各樣五彩斑斓的顔色,但是一到大自然中,你會發現,紅有朱紅、大紅、深紅,黃有檸檬黃、芥末黃、土黃,紫有深紫、淺紫、藍紫等等。
雖然在畫室的時候我們對顔色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當我們看到大自然中呈現出來的天然的各種色彩時,還是會為之傾倒,為之迷醉,忍不住好奇的問:“怎麼會有這麼豐富的顔色,這麼美,是怎麼調和出來的呢?”
所以,理論與實際是有差别的,有疑問是很正常的。
第二種就是孔子是知道的。但為什麼還問呢?是對執事之人的尊敬。
就好比看見一個老人在做手工,恰好那個手工你也會做。假如你走過去對老人說:“嗨,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會做,比你做得還快、還好呢!”
這樣的舉動是不是顯得特别無理?但假如我們可以蹲下來,細心地看着老人做,并詢問她這個東西是怎麼做的,做了多久了,一天能做多少……這是不是一種禮?一種對老人的尊重。
不管孔子是知道還問,還是不知道而問,都是禮,既是尊重,也是謙虛。
心存善意,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學習《論語》的第五十五天!
- 上一篇 母親的懷抱是你最好的療愈處
- 下一篇 六月 别來無恙 緻小夢姐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