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教你如何撕掉面具

書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場優勢

作者:崔璀


...


...


...


...


...


...


...


...


...


...


...


...

閱讀本書前,先邀請你思考一個問題:

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這是此書封底的一段話。

于是我真得在腦袋裡來了一次大搜索。

竟然……

沒有找到!!!!!

不過以前卻有人稱贊——我最大的優勢就是親和力,很容易和不相識的人打成一片,所以我的銷售業績才能穩穩地在公司的前幾名。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我得這種親和力隻表現對沒有利益相關的人而言。那種為了業績而強行與人接觸之感讓人生厭。所以在做銷售一年後我提求離職,實在受不了每天戴着假面具的日了。

現在的工作也隻是為了生活。做了N年卻始終在主管這個職位粘着,不想升,不想改變,也學不會領導說的那種:慈不掌兵的管理方式。

看了【每個人都有的職場優勢】後才發現原來“慈不掌兵”并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領導風格。

書中說:不要把時間花在懷疑自己适不适合做管理上,請把時間花在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風格上。作者舉了一個例子,簡直跟我一模一樣,性格溫和,交往力和共情力都很強,不擅長拒絕别人。讓她不留情地批評人,給别人下命令,帶來的情感沖突,會反噬她。所以她給自己立一個FLAG,做一個不講感情隻講事情的“滅絕師太”是絕對不行的。

既然這樣不行,那就換一種方式當領導比如:教練式管理,即通過激發他人的潛力來管理。

比如員工跑來求助,你要按捺住自己直接想給答案的心,問他三個問題: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你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嗎?

在此基礎上,再補充建議。

共情的管理者他們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有關系,在意每個人的感受。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他們就會變成救火隊員;把握好了,他們将是真正的領袖。

看到這裡,我隻覺得為什麼不早點讀到這本書呢?現在讓我按書上做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是不是晚了?因為這個工作其實并不我想要的。

書中說:面對不确定,要學會找到自己的的生存縫隙。

生存縫隙這個詞,是從作家村上春樹的經曆中得到的靈感。就是選擇自己确定,熱愛的領域,哪怕它很小衆,并不時髦,但是你擅長,并且堅持不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為他人創造價格,直到赢得一片自己天地的生活方式。

合上書的那一刻,我隐約感覺到現在我正在堅持某件事情是對的。

非常感謝這本書。這本圍繞着如何找到優勢,如何發揮優勢,帶領你從“優勢視角”一步步重新厘清人與自我,與工作,與他人的有關系。一旦你找到了優勢,你會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會變得堅毅,從而建立人生新的起點的書。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