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影響人生系的第一顆紐扣——《底層邏輯》之人生的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
作者說: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這一、二、三層有沒有優先次序呢或依照其他某種邏輯次序排列呢?暫且不表,先來看看什麼是博弈?百度百科解釋:博弈原指局戲、圍棋、賭博。現代數學中有博弈論,表示在多決策主體之間行為具有相互作用時,各主體根據所掌握信息及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的一種行為理論。博弈這原是各決策主體的單方行為,它可能造成共赢,也可能造成雙輸,也可能出現一勝一負的局面,但是在近年來的新聞特别是在中美關系愈加緊張的國家局勢下,美方提出的“零和博弈”為中美關系的不确定性再上緊張發條。什麼是零和博弈?百度百科解釋: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故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國際問題觀察員秦一飛撰文指出,美國将中國定位為“最主要競争對手”和“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美國言必稱競争,似乎競争就是中美關系的一切。美方所說的競争就是全政府、全社會、全領域、全世界對華打壓圍堵遏制的代名詞,這種競争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零和博弈,不惜一切代價把中國打翻在地,保住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對于美方的種種行為,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有能力走出美國的零和博弈思維怪圈,實現和平崛起。所以在我看來,博弈代表了一種選擇,同時包含了主體作出抉擇前、後直面世界迎接挑戰并發展壯大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和餅爸及奶奶在帶娃和家務方面的博弈,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帶好娃,并保持家的幹淨整潔溫馨,我們都認為共赢是最佳選擇,彼此感激對方為家庭為孩子的付出和貢獻,分工不分家,白天奶奶幫帶娃,晚上下班餅爸陪娃玩,我負責飯後洗刷,奶奶幫餅洗澡,奶奶在我哄睡娃的時候外出跳舞或我在奶奶哄睡娃的時候運動鍛煉。整體而言,奶奶為帶娃和家務貢獻得最多,但我們不能在這上面斤斤計較,作為上班族新手父母的我們,感恩奶奶的同時也要主動承擔家務并給家人高質量的陪伴。
而第二層的智慧“定力”能幫助我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裡保持清醒,可以理解為這是選擇後的一種堅持、一種長期主義。這麼看,博弈和定力其實都是選擇這個第一層智慧的引申。常聽人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想要。”魚和熊掌可以都選嗎?作者笑道:“想得挺美,成年人,更要選擇。”《無間道》裡的天台對決貢獻了電影史上的經典台詞:“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可以說,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人一生的走向,而人生在世到底什麼最重要就注定了你的選擇起點與方向。選擇做某件事,憑借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标。回顧自身,我的選擇是什麼?我是否有定力?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和世界重複博弈?我對人生的選擇是認真體驗,已經準備好了擁抱體驗世界可能遇到的酸甜苦辣,在經曆了30多年的陰晴風雨後我依然對未來的體驗懷揣憧憬。這很個人化,我允許波浪起伏的變化存在,其實就是默許了平均的平凡人生,隻不過期望在這平均的平凡人生進程中多領略一些沿途風景。那麼我是不是無法體會到“極緻的巅峰人生了?”啥意思?答案寫在下一篇中,且看下篇,“誰用得好就歸誰”的邏輯是什麼?
- 上一篇 自勉(11)
- 下一篇 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變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