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俄國簡史》(三)

關于莫斯科、俄羅斯、沙皇與瓦西裡二世以及伊凡家族的精彩評述還有:

“1523年,最後一個公國也投降了,莫斯科大公國也完成了所有的吞并。現在隻有一個統一的俄羅斯,他們不再稱自己的領袖為“俄羅斯大公”,而是開始稱呼為“沙皇”。這個稱呼是斯拉夫形式的凱撒……。

俄羅斯受自身民族的野蠻文化和希臘輝煌文明的影響。……

瓦西裡二世是東羅馬帝國的思想和世俗事物的繼承人,也是其守護人。”

……

伊凡雷帝、伊凡雷帝羸弱的兒子費奧多爾。

鮑裡斯·戈東諾夫——費奧多爾的大舅子攝政王(非留裡克家族的前沙皇的大舅子殺絕了女婿費奧多爾的子嗣,加冕為沙皇,試圖改變沙皇的血脈)。就是這個不同血脈的新沙皇改變了可以逐草而生可以随意遷徙的俄羅斯地理概念的農民的命運。

他上位不久,為了削弱農民們流動的破壞力,鞏固自己的有效統治,他發布了一道命令,原著這樣記述:

“規定自此以後農民禁止随意遷徙,他們(農民)就像地裡的樹一樣,隻能從屬于他們待着的那片土地,而土地的主人(農奴主即地主)是他們永遠的主人。

這就是農奴制度的基本架構,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1861年。但在理論上,這個制度不同于美國的奴隸制度,它隻是一種理論并非實際的奴隸制度。他們依舊生活在自己的公社裡,依舊緊緊抓着自己虛構的自由,甚至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成了奴隸,作為自由人,隻是覺得他們的權力被殘忍地剝奪了。他們需要把一部分自己土地中收獲的勞動果實,上交給那些殘酷的地主。

……

想要新的制度帶來财富,但并沒有像預期那樣立即實現。國家收入比之前減少了。大批農奴從原屬地逃到頓河流域自由的哥薩克社會。田地荒廢,人們日漸貧困,最終導緻饑荒。逐漸地,不滿和混亂蔓延到上層社會,利益的縮減使得他們對沙皇開始施加壓力。”

在這樣的饑荒與動蕩的社會環境下,一個消息在俄羅斯社會傳開了:過去傳言已死去的伊凡四世的幼子還活着在波蘭,在他返回俄羅斯的路上俄羅斯的當任沙皇鮑裡斯死了。自然的,這個被謠傳的假扮伊凡後代的假德米特裡,被上層社會利用并擁戴為“沙皇”,推翻了鮑裡斯的統治,将鮑裡斯的妻兒殺絕。新的沙皇,假的德米特裡,一樣沒有留裡克的血脈。但是,雖然短命的鮑裡斯不成氣候,他創建的農奴制度卻延續了幾百年。

五年後,那個假的伊凡後代同樣被假的來自包括瑞典的大膽投機者弄死。

一場又一次場的冒牌沙皇戲終于被“沉睡的民族情感和天生的信仰喚醒……。”

俄羅斯人趕走了波蘭或瑞典等的冒牌沙皇,在1613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民大會推舉出新的沙皇。俄羅斯人的、可能是留裡克的?血脈得到了回歸。一個名為羅曼諾夫的家族閃亮登場。

——2023.12.02.中午.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