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複雜的人性——品讀經典《呼蘭河傳》(上)

鄭重聲明:文章為原創非首發,首發為公衆号。

...

因為偶然的因素,我開始讀《呼蘭河傳》。這本書之前,我對蕭紅完全沒有概念,後來得知她是魯迅弟子,又蒙上了一層複雜的感情。

初讀此書,我并不太喜歡——

它描寫着蕭紅幼年時,呼蘭河城的大事小情。寡淡無味的生活,好像誰還沒有似的。

可它經不起細讀,你若仔細鑽研下去,便被吓得魂飛魄散——

有吃瘟豬肉吃的冠冕堂皇的,有善良的婆婆出于好心卻教訓媳婦緻死的,還有小輩打長輩打的理所當然……隻有你不敢想,沒有人家不敢幹的!

再去查查蕭紅的生平及寫就此書的背景。我又覺得她挺偉大——

此書寫于她重病、纏綿病榻之時。即便如此,她仍寫出了孩童的純真,仍看見了春夏的絢麗,僅以一城之人,便揭露了當時社會下,乃至現今社會都普遍存在的,人性的自大、愚昧、冷漠與自欺欺人。若非筆耕不辍、極度熱愛,如何于重病時寫就這般深刻的文字呢?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讀罷此書,合上書頁,腦海中的畫面揮之不去——

有孩童時的蕭紅編織玫瑰花草帽,在祖父頭上逗趣的歡樂,有小團圓媳婦于衆目睽睽中,赤身裸體被丢進滾燙的大水缸中洗澡時的殘忍,有馮歪嘴子清醒的、努力的活着時的倔強……

《呼蘭河傳》真不愧為經典作品,不僅能咂摸出味,還能在你腦海裡駐紮下來。

那它為什麼值得讀呢?我将分成兩部分向你介紹——

上部:值得讀,因它不僅寫小城的生活,更寫穿越千年的人性

下部:值得讀,因它的寫作結構明暗交錯、跌宕起伏,文筆描寫細膩傳神

這篇便是上部,且聽我與你娓娓道來。

01 誰還不會自欺欺人?

呼蘭河的東二道街,有個大泥坑。這個坑裡落過馬、淹過雀,可沒有一個人說過,把泥坑子用土填起來,沒有一個。

不,這泥坑子不能填,人們要吃瘟豬肉,可“瘟豬肉怎麼可以吃得,那麼還是泥坑子淹死的吧!”,若泥坑子被填了,還怎麼理所當然的吃“瘟豬肉”呢?

住在東二道街上的紮彩鋪師傅,紮出許多萬分好看的紮彩,齊齊整整的做一套,用火燒了,據說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這一套大至噴錢獸、聚寶盆,小至丫鬟使女、廚房裡的廚子,再小至花盆、茶壺茶杯,一應俱全,讓人心生羨慕。

可你若問師傅活的如何?卻來個大反轉。日子一天天的,稀裡糊塗的就過去了,人活着是為吃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

呵呵,真有趣!明明吃着瘟豬肉,卻說是淹死的,明明做着五彩斑斓的紮彩,卻過的稀裡糊塗,真是裝睡的人不願醒,自欺欺人啊!

可這并不是呼蘭河人獨有的專利,現在也随處可見。我們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可生活的地方卻破亂不堪,我們沉浸在短視頻裡的美好裡無法自拔,又何嘗不是以虛僞的精緻掩蓋真實的懶惰呢?

是呀!不就是自欺欺人嗎?誰還不會似的。

02 迷信,比迷信更重的是金錢

老胡家的老太太病着,兒孫孝順,總隔段時間就請大神來跳跳。大神是會治病的,而且這大神越”瘋“,越是奉上視若珍寶的吃食、紅布,錢雖然比人命還貴重,但遇到牛鬼蛇神,卻一定是要奉獻的。

對,錢可重要了,有錢還可以改命。

有了錢,克命的人不克了,寡婦的獨養女也能成香饽饽。若兩家相親的看不對眼,定是因為錢談不攏!這萬能的錢呀,不僅比命重,甚至比根深蒂固的迷信還重,是重中之重!

現在,錢不也很重要麼?有了錢,不符合資格的變成滿足要求的;肆意揮霍就有足夠的底氣,隻要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算什麼嘛!

是呀!有錢能使鬼推磨嘛!錢能不重要嗎?

03 誰不是活在面子裡

住在蕭紅院裡草房的租戶,是做粉條的。那草房上長着青苔,下了雨房頂上就會出蘑菇,全院的人沒有不羨慕住在草房裡的。雖然那房子破,可大家都後悔,怎麼沒住在草房裡呢?而房頂上采蘑菇的人,則會故意選幾個大的,驕傲的抛下來炫耀一番。

粉房旁邊住的老胡家的老太太,有兩個兒子,自認為“人手整齊、家業興旺”。老太太愛跳大神,不僅為“治病”,還為看得見的孝心。每一跳大神,遠遠近近的人都來了,東院西院的,還有前街後街的也都來了,很是熱鬧。

嘿嘿,誰還不是活在面子裡?别人的總是好的,10元的衣服得說成百來塊,有面子!至于日子過得好不好,誰知道?誰又關心呢?

04 人嘛,事不關己是常态

那會長蘑菇的粉房草屋到底是不結實,一不小心就把房頂踩了個洞,鞋子掉進屋,正巧掉到燒着滾水的鍋裡,可他們從不把鞋子從鍋裡拿出來,他們說,反正這粉條是賣的,也不是自己吃的。

團圓媳婦的婆婆,不僅靠打來立威,還靠打來發洩——

“做婆婆的打了一隻飯碗,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她丢了一根針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她跌了一個筋鬥,把單褲膝蓋的地方跌了一個洞,她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總之,她一不順心,她就覺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

反正疼的不是自己嘛,是那不順眼的小媳婦。

衆人們生活無聊,小團圓媳婦又病着,便來看小團圓媳婦“當衆洗澡”——

“很快地小團圓媳婦被擡進大缸裡去。大缸裡滿是熱水,是滾熟的熱水。”

“大神一看這場面不太好,怕是看熱鬧的人都要走了,就賣一點力氣叫一叫座,于是痛打了一陣鼓,噴了幾口酒在團圓媳婦的臉上,從腰裡拿出銀針來,刺着小團圓媳婦的手指尖。”

多熱鬧呀!反正被燙的、疼着的是小團圓媳婦,這樣的新奇是從沒見過的,不看百不看呀!

讀書時,我感覺異常氣憤!怎能如此自私冷漠、事不關己?可那時的粉房工、團圓婆婆、湊熱鬧的衆人,又何嘗不是隐藏起來的我們的自己。

05 善良與真誠是人性的底色

要說我最喜歡的人物,打梆子的馮歪嘴子算一個。

馮歪嘴子善良,遇到蕭紅總是在那塊大黏糕上切下一片送給她吃;

馮歪嘴子也不在意他人眼光,不管周邊唾沫星子如何多,他沒有上吊、沒有自刎,還是好好地活着;

馮歪嘴子還很堅強,老婆難産死了,他雖有悲哀,雖常常滿含眼淚,卻依然喂着小的、帶着大的,該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

馮歪嘴子,大概是這個麻木不仁的世界裡,少有的真實、努力、不在意别人的期待與評價的正常人。

呼蘭河的許多人沒有受過教育,加之閉塞,所以他們總愛看“熱鬧”,哪怕這個熱鬧上演的是草菅人命,這是深入骨髓的麻木、愚昧與空虛。

可即便如此,我們仍能看見寶貴的善良、真誠的人性底色,仍能遇見堅持自我、倔強生活的人。

《呼蘭河傳》的人們何其不幸,而我們又何其有幸。跨越時空與人性中的善惡交遇,獲得生命的勇氣與智慧。因為經典,我們感知生命何其厚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