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一個人走的每一步,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結果,有時候結果會在當下就呈現,有時候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些年裡才出現。

但是每當承受一個結果時,不論是什麼樣的,隻要想到是自己種下的,至少是與自己有關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需要自己承擔,也就沒有什麼可怨的。

所以有一句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句話值得深思。菩薩在因上就很小心,但是凡夫隻有在果報現前的時候才知道害怕,卻常常忽視了因。

因果關系,在身體上,關系上,生活中,都會有。有些是認知的局限,人的一生總是難免要走一些彎路,走彎路的意義在于要從中及時醒悟,而不是自欺欺人地走下去,畢竟人生短暫。

在種因的事情上,有時候不全都是自己能決定的,可能有命的成分在裡面。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所呈現的結果,就坦然接納。在生命有幡然醒悟的時候,對于自己可以選擇和決定部分的因,就要小心謹慎些了。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可能會成為一個轉折點,或轉好,或轉壞。所以當保持覺察時,每一件事也都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不要心高氣傲,也别妄自菲薄。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發生,有它一定的規律和道理,不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像曆史,有上台的,總有下台的。有坐轎子的,總有擡轎子的,人生的一部戲裡起起伏伏,往大了說就是這樣。

所以做人做事,太懶散了不好,用力過猛了也不好,竭其身,盡其力就好。

今日一句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來自南懷瑾老先生《論語别裁》的解讀如下:

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霁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内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像包公、趙清獻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

至于小人呢?“小人長戚戚”,小人心裡是永遠有事情的,慢慢就變成狹心症了——這是笑話,借用生理的病名來形容心理上的病态,小人永遠是蹩住的,不是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