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項羽自毀長城的結果——齊、趙先行發難
項羽解散了四十萬大軍,随意封王,濫殺無辜,尤其是以“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為由,将楚懷王熊心遷到長沙郴縣。又急急忙忙催義帝上路,并命人在大江之上殺了義帝楚懷王熊心。這一切無異于自毀長城。論思想、論能力、論德行、論戰略,他都無法維持鞏固自己的地位了。最先起事向他發難的是齊國和趙國。齊國的将領田榮,因為“數負項梁,又不肯将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即田榮當初多次違背項梁的命令,又不肯帶領隊伍随楚軍攻擊秦軍,所以項羽就不給他封王。相反卻封“從共救趙,因從入關”的田都為齊王,即封跟随項羽共同救趙、一同攻入關中地區的田都為齊王。這等于在二田之間埋下了一顆怨恨的種子。
田榮的虎勁上來了,随即迎擊田都,把田都趕到了楚國;接着追殺到即墨,把項羽封為膠東王的田市殺了,而田市恰是田榮扶立的齊王;又向西擊殺了濟北王田安。然後他毫不客氣地自任為齊王,一舉拿下了三齊之地即齊國、濟北、膠東的全境。同時他采取了一個比較聰明的作法,“與彭越将軍印,令反梁地”。即授予彭越将軍之印,命令彭越在梁地也即魏國一帶反擊項羽。而彭越抓住機遇,從此逐步成了氣候。
此時,趙國那個一向善長心理戰的陳餘,又暗中派人挑動心計不多的田榮。他說:“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于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将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即說他項羽作為天下的主宰,太不公平。現在他把原先的諸侯王全都封到了貧瘠之地,把他看好的群臣諸将都封到了富饒之地;把原先的諸侯王都驅逐出來,竟然讓趙王趙歇到北邊的代地居住,我認為這不可以。
陳餘還說:“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複趙王,請以國為扞蔽。”即說我聽說大王起兵反項,且不采納不義的建議,願大王資助我陳餘一些兵馬,我請求以此攻克常山,恢複趙王歇原有的地盤,并請求以我趙國作為齊國的屏蔽。陳餘這是要借齊軍擴大自己的勢力,有借刀殺人之心;同時利用田榮與項羽的矛盾,要合力搞垮項羽。這是陳餘的不義之處,當初如不是項羽破釜沉舟救了他們的趙軍,還哪有你陳餘的今天?項羽如早知有今天,恐怕打死也不會去救趙國于巨鹿之圍。田榮是個沒多少頭腦的魯莽之将,他真給了陳餘以兵馬,而陳餘也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拿下了常山一帶,打跑了被項羽立為常山王的張耳,緻其投奔了劉邦。
此時劉邦也在加速推進他的戰略部署,已完全拿下了三秦之地。“項羽聞漢王皆已并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即說項羽聽說劉邦已兼并了關中地區,且在東進,而齊、趙又發生了叛亂,他大怒不已。這一怒他就不知道哪是北了,又中了張良的計策。張良寫信給他,一面說劉邦無意東進,一面說“齊欲與趙并滅楚”。即齊國要與趙國一同滅掉楚國。這本來就是個戰略欺騙,是挑撥離間、制造矛盾之法;但項羽竟看不出或看出了也不當一回事,他竟按照張良的設計把攻擊目标鎖定在了齊、趙身上;這等于讓劉邦争取了時間,積畜了力量,擴充了地盤,從容坐大。項羽命一個叫鄭昌的人為韓王,以抗拒劉邦的漢軍;可鄭昌卻被張良輕松拿下了,韓國的地盤就此劃歸劉邦。
項羽欲伐齊,感到兵力不夠,就向他封立的九江王黥布征兵,黥布卻稱病不往,隻派出數千兵馬前往。項羽與黥布之間由此産生了怨恨,這成為後來黥布投奔劉邦的一個重要理由。漢之二年冬,項羽北上城陽與田榮會戰。田榮哪是他的對手?不得已逃到平原,卻被平原民衆所殺。此刻項羽的劣根性又發作了,“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到北海,多所殘滅”。即向北放了一把大火,燒掉了齊國的城郭與屋室,又把田榮所部的降卒活埋了,把老弱百姓與婦女統統抓了起來。項羽攻占了齊國之地直至北海,所到之處大多被其殘酷毀滅。結果使齊國人聯合起來背叛他。特别是田榮的弟弟田橫,拉起齊軍亡卒數萬人的隊伍,與項羽大戰于城陽,緻使項羽連戰不下,難以自拔。齊、趙之叛,是項羽走向覆亡的一個明顯的拐點,也是他自毀長城的第一大惡果。
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侵權者必究。
- 上一篇 英雄集結-項羽篇(六十四)|三國志14
- 下一篇 朋友舒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