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墨子》每天一篇之一七七(天志2-5)
然有所不為天之所欲,而為天之所不欲……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疾病禍祟也。若己不為天之所欲,而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萬民以從事乎禍祟之中也。故古者聖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是以天之為寒熱也節,四時調,陰陽雨露也時,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兇饑則不至。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實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義之本,天意不可不慎也。”
天氣寒冷,趁着有空繼續讀書學習翻譯古文句子,并在反思深思後把大體的感悟敲敲打打在鍵盤上。
既然這樣人們都不做上天所希望的事,而且做的都是上天所不希望的事,那麼大概率上天也會不做人們所希望的事情,反而就會做人所不希望的事情啊。人們所最不希望有的是什麼呢?一定會是:疾病和災禍啊。如果我們自己不做上天所希望的,卻去做上天所不希望的,這就分明是率領天下的百姓們,陷入到了不斷地災禍之中了啊。
所以古代時候的聖賢君王們,他們都明明白白地知道天地鬼神所喜歡的事情,而避免去做那些天地鬼神所憎惡的事情,為的是能夠追求為天下帶來收益,并且祛除天下的危害。所以上天才分别安排寒熱季節分開,春夏秋冬四季調和,陰陽雨露合乎季節時令,五谷有規律按時成熟,六畜逐漸成長繁衍,于是疾病災禍、瘟疫兇饑才會不會降臨人世間。
所以墨子先生說道:“現在天下的君子們,如果他們的内心深處确實是希望遵循聖人之道有益于人民的,善于治國理政考察仁義是根本,那就應該對天意不可不順從啊!”
修身養性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此為“德”,然後用心用腦把握學習生活工作的規律路徑即為“道”,仁義禮智信把持真心實意講究“誠信”,日行一善每天進步一點點既有陰德又是好人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必然的。
- 上一篇 吾平的詩|光陰的悲劇
- 下一篇 千鐘醉·本草綱目(7)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