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文學的啟蒙老師——《古文觀止》第38篇《單子知陳必亡》第一部分
- 01 -
《古文觀止》是清人所編的文學讀本。之所以起名為觀止,是因為該書所選的均是從東周到明代讓人歎為觀止的佳作,是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學者正是通過這本書敲開了古典文學的寶藏。猶太人有句格言:“學習即重複!”《塔木德》還說,“隻要把一本書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讀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 他們認為: 凡是把一本書讀100遍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國,有一個人就把《古文觀止》讀了100遍,最後成為了文學大家,他就是享譽文壇的大師——巴金!巴金老先生談他的寫作之路時反複強調《古文觀止》一書對他文學啟蒙的正要性: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雖然當時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兩百多片文章儲蓄在腦子裡面,寫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謝我那兩位強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老師。我後來的創作都跟這個“啟蒙老師”很有關系。
- 03 -
而《古文觀止》這本書,對于很多初學者來說,閱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市面上的書很多的釋義是在文後,對應看起來很費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時還要查字典,特别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較早,看起來就很吃力。筆者自己就有過好幾次雄心萬丈開始,又垂頭喪氣放棄的經曆。所以今天借簡書這樣好的平台,整理古文觀止全書的學習文本。自己學習也與簡友們分享。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
- 04 -
那麼,我們今天來學習第38篇《單子知陳必亡》第一部分(周文)
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
(周定王派單襄公出使宋國,此後又借道陳國去訪問楚國。 )
火朝觌dí矣,道茀fú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視塗,澤不陂bēi,川不梁,
(已是清晨能見到大火星的季節了,道路上雜草叢生無法通行,負責接待賓客的官員不在邊境迎候,司空不巡視道路,湖澤不築堤壩,河流不架橋梁, )
野有庾yǔ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藝,膳宰不置饩xì,
(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場還沒有修整,路旁沒有種植樹木,田裡的莊稼稀稀拉拉,膳夫不供應食物, )
司裡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民将築台于夏氏。
( 裡宰不安排住處,都邑内沒有客房,郊縣裡沒有旅舍,百姓将去為夏氏修築台觀。)
及陳,陳靈公與孔甯、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
( 到了陳國都城,陳靈公與大臣孔甯、儀行父穿戴着楚地流行的服飾到夏氏家玩樂,丢下客人不會見。)
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
( 單襄公回朝後告訴周定王說:“陳侯如果不遭兇災,國家也一定要滅亡。”)
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
( 周定王問:“為什麼呢?”單襄公答道:“角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雨水結束,天根在早晨出現時表示河流将幹枯,)
本見而草木節解,驷sì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 氐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草木将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現時便要降霜了,大火星在早晨出現時表示天氣已冷,該準備過冬了。)
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
( 所以先王的教誨說:‘雨季結束便修整道路,河流幹枯便修造橋梁,草木凋謝便儲藏谷物,)
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霜降來臨使備好冬衣,寒風吹起就修整城郭宮室。’所以《夏令》說:‘九月修路,十月架橋。’ )
其時儆jǐng曰:“收而場功,待而畚běn梮jū,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裡。’
( 屆時又提醒人們說:‘結束場院的農活,備好土箕和扁擔,當營室之星見于中天時,營造工作就要開始。在大火星剛出現時,到司裡那兒去集合。’)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賄,而廣施德于天下者也。
( 這正是先王能夠不費錢财而向民衆廣施恩惠的原因啊。)
今陳國火朝觌dí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bēi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
(現在陳國早晨已能見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雜草堵塞,農村的谷場已被廢棄,湖泊不築堤壩,河流不備舟橋,這是荒廢了先王的遺教。 )
本文待續——
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讓我們緊随巴金大師的步伐,由此開始文學創作之路!
- 上一篇 《換個角度看封神之我不是姜子牙》第三十一回 反戈一擊!
- 下一篇 柳宗元的千萬孤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