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可以一刷再刷的修心養生書

書名:身體是個小宇宙

作者:南懷瑾


...


...


...


...


...


...


...


...


...

認識南懷瑾先生是因為【禅與生命】以及【靜坐與修道】這兩本書,知道他一生都在緻力于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今天看到磨鐵出的南懷瑾先生的書果斷入手。

真得很喜歡磨鐵出的書,封面設計簡單大氣,内頁布紋紙加上燙金字體手感與質感并存。

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着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于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而天人合一是統攝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而“身體是個小宇宙”可以說是這一理念在醫學領域的具體化表達。

【身體是個小宇宙】是編輯将南老先生著作中有關中醫文化和生命科學的内容彙編而成,意在使我們這些讀者對中醫的哲學背景,理論基礎,曆史脈絡以及古代佛,道兩家對于生命的基本認識有所了解。

全書分成六章。第一章,側重介紹傳統醫學的曆史文化背景,包括古人的生死觀;第二章,古人将人體視為小天地,小宇宙的觀念,進一步呈現陰陽,八卦,五行,天人合等思維與醫學的關系;第三章,介紹中醫獨具特色的理念,如“醫者,意也”“治未病”“氣脈與穴道等;第四章,講傳統醫學經典【黃帝内經】一書;第五章,道家學術中有關“生命科學”的内容;第六章,佛學及印度文化中關于生命的認識。

南老先生說:在人體上,水是屬于腎部,火是心部;人一老睡眠就少,因為心腎不交。道家有一個辦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時,把身體蜷起來睡,變成嬰兒狀态,兩隻腳縮攏來,兩手也抱起來,容易睡着。

南老先生還說:【中庸】裡,“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一般人認為這個所謂的喜怒哀樂是一種純粹的心理現象,如果心理能夠平靜,就是得道了。其實不然。因為【中庸】上所說的情,并非心理部分,而是生理問題。有些人有周期性的情緒不佳,有些人悲觀煩悶等,他們的心中知道自己情緒不佳,也很願意丢掉悲觀煩悶,但是卻無法克服,因為這是生理對内髒的影響所造成,而并非心理的問題。

看到這段時,突然想到我姐曾經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變得脾氣暴躁煩悶,她也知道不應該這樣,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于是去看中醫,結果幾次調理過後心情莫名變好了。我當時就覺得特神奇。現在看了書才知道,原來五髒不好,也會影響人的情緒,怪不得一些厲害的中醫,從一個人的情緒上就可以判斷他的病症。所以我們在講養生時,其實也應該多注重個性的修養才好。

老實說,南老先生的書真得是值得一刷再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