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日更,就是選擇了艱辛的生活!

 

...

不覺間曰更己八十餘日,文章一百又幾十餘篇。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蓦然回望,突然覺得選擇了日更,實際上是選擇了一種艱辛的生活。

誠然,日更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堅持必能到達更遠更高。但我在閱讀中發現,堅持日更的文友并不能保持文章一如既往的高質量,其中,不乏應付之作,完全是為了日更而日更,有些廢品,甚至是文字垃圾。

看到這樣的文字,頓生厭惡之感,恨不洗耳洗面蒙目。

由人及己,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百多篇文章,有厚積之作,亦有感興之文;有的頗為用工,有的也有敷衍。

于是乎感歎,寫垃圾之文無益而有害,費力不讨好。要寫精品才是。而精品無疑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

這正是我要說的,要實現精采的日更,必然是一種艱辛的生活。

這八十天來,我就像一個忠誠的戀人,每天與簡書約會。如果一天,“見面”晚了,竟然有一種急不可耐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在這裡我結識了很多陌生的文友,從他們那裡得到了鼓勵,也學到了知識、方法與思想。

      所以,我首先要感謝簡書這個平台。

一年前,經過朋友的介紹,我下載了簡書。可是,因為技術不熟,主要是不了解簡書的功能,便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很長時間沒有發文。這一放不要緊,我荒廢了一年的時間。

    《東坡志林》裡講了這樣一則故事,孫莘老曾乘機拿寫的文章向歐陽修請教,問他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好。歐陽修說:“沒有别的方法,隻有勤奮讀書并經常寫文章,自然會有長進;但是世上有人擔憂自己練筆的機會很少,還懶于讀書,而且一篇文章寫好後,馬上要求它超過别人,像這樣的事很少有成功的。”

      讀書也好,寫文章也好,重要的是要“多”,首先在數量上要有突破。怎樣達到“多”?堅持下去。比如,做一個計劃,每天讀多少書,每天寫多少篇文章或者多少字等,在晚上睡覺前認真的檢查,如果沒有完成,就要想辦法補上。

      總之,就是要堅持。但是,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并非易事。自從發現了簡書日更活動後,我立即感受到了它的“制度性推動”的巨大作用。

  我非常感謝簡書日更動,它就像一種催化劑,或者說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推動着我每天去讀書、去寫作。

      更重要的是我在日更中,看到了别的簡書朋友的成果。他們就像一座高山擺在我面前,讓我仰視,催我追逐。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先賢大儒這些關于讀書寫作的高見妙論,都是在告訴我們,隻有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目标。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又意識到一個問題,如何在堅持日更中寫出精品?這恐怕也是日更對我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我新的目标。否則,甯缺而勿濫。

      無庸諱言,達到目标是艱難的,但惟有艱難,才更顯珍貴。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