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永輝專欄||徐霞客的“遊記”都是遊了再記

〖曆史系列随筆 〗:

徐霞客的“遊記”都是遊了再記

作者:茅永輝

...

1640年(清崇德五年)6月,一位萬裡遐征的遊子,回歸故鄉江蘇江陰縣南旸岐。數十年旅途的風雨和艱辛,深深刻在他那瘦削的雙頰和紫銅色的額頭上。未曾想,他回到家鄉不久,便一病不起。病榻前的書案上,堆放着一疊疊遊記手稿和各色各樣的“怪石”。他“不能肅客”,顫抖的雙手卻仍攥着“怪石”,“摩挲相對”,細心地觀察和研究。僅僅半年多,即1641年3月,他的手裡緊攥着兩塊石頭标本,離開了人間。這一讓人刻骨銘心的鏡頭中,仿佛映出了一連串這樣的畫面:與長風為伍,以雲霄作伴,登危崖、曆絕壁,涉洪流、探洞穴;饑啖野果,渴飲清泉,耳不聞金革,目不堵荒殘,徜徉潇灑于人迹不到之境。他,就是寫下《徐霞客遊記》這部“千古奇書”的“千古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1586年(明萬曆十四年),生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的一個官宦世家。到了他父親徐有勉那一代,家道已經衰落,徐有勉雖然也很有學識,但卻終生不曾為官,也不願與權貴結交。聰明的霞客,從小喜歡讀書。先祖留下的一座“萬卷樓”,成了他的樂園。他對科舉應試一類的經書從不感興趣,一捧起曆史、地理、探險遊記一類的書籍便廢寝忘食。這些書,強烈地吸引着他,感染着他,使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遍遊祖國山川的宏偉志願。“父母在,不遠遊。”然而,在父親病逝,服喪期滿,慈祥又堅強的母親就鼓勵霞客遠遊,還特地為兒子親手縫制了遠遊冠,以壯行色。22歲那年,徐霞客辭别老母和新婚的妻子,踏上了遠遊的征途。


這之後數年的遊覽,可以視為徐霞客遊曆人生的準備和起步階段。他憑興趣去了附近的太湖、泰山等地,并沒有留下遊記。徐霞客第二階段的旅行,是在他28歲至48歲的20年間。浙江的天台山、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山東的泰山、河南的嵩山、陝西的華山、福建的武夷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這個階段的遊記僅留下了一卷(遺失的大部分,是不是這個階段的遊記?),隻約占後來成書的十分之一。

奇人遠行,遊法也與衆不同。為便于實地考察,徐霞客從來都是徒步跋涉,間或乘船,絕少騎馬。在較長的時期内,随他同遊的是一個仆人,但每到險要之地,他都會留下仆人,背起行李,隻身前往。遠遊西南時,一位名叫靜聞的和尚,有志赴雲南雞足山朝香,願與徐霞客結伴同行。但是很不幸,途中靜聞因病離世。“别君已許攜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鵑”。和唯一的遊侶含淚永别,霞客背負同伴遺骨,在崇山峻嶺中孤身前行。按照靜聞的囑托,霞客把伴侶的遺骨,一直背到雞足山安葬。

第三階段為1636年至1639年(明崇祯九年至十二年),曆時4年。此時的徐霞客已年過五十。其間,他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留下了9卷遊記。這個階段的遊曆,直至徐霞客一生颠簸的最後時刻。那是在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雲南騰沖)後,徐霞客因體力嚴重透支,隻得終止其考察之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

徐霞客30多年的遊曆探尋,雖然曆經艱險,一次一次死裡逃生,卻從不以為苦。而且一日行程終了,他都要把當日經曆和觀察所得,一一記錄下來。有時日行百裡,疲憊不堪,到晚上他還要在危垣破壁之中,點起如豆的油燈進行寫作。甚至露宿山野,寄身草莽,也要燃起篝火,堅持寫他的遊記。

之前,在我國衆多的地理古籍中,所記載的多是疆域沿草和建置風俗,對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觀則很少介紹,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是承襲附會,随意穿鑿,以訛傳訛。徐霞客有心改變這一點。他每次出遊之前,都要細緻閱讀有關地理書籍,找出“疑窦”,确定考察的重點目标。每到一地,盡量收集地方圖志,認真研究。考察時,“一丘一壑,支搜節讨”。

徐霞客得知,潇水(或稱湘江東源,為湘江的上遊河段)的上遊有座叫三分石的山峰,是幾道水系的分水嶺,一支流往廣東,一支流入廣西,另一支流向湖南,即潇水。他為了辨别這個說法是否可靠,便找了一位瑤族人作向導,冒着大雨濃霧,溯潇水而上,在深箐上艱難地攀援了數裡地,終于找到了三分石。他發現,事實與人們傳說的完全兩樣,原來,從三分石流出的水,都流入湖南境内,并不流往兩廣,從而糾正了傳說中的謬誤。

徐霞客三上雁蕩山(大部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境内)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盡顯了他求實的科學精神。雁蕩山是一座名山,相傳山巅積水為湖,秋雁南歸多宿于湖,故名雁蕩,其山則稱雁蕩山。古書記載,大、小龍湫之水源于雁蕩。為究其竟,徐霞客冒着生命危險三登雁蕩,終于弄清山上确有雁湖,也有雁群栖息,但雁湖的水,一支往南,一支往北,均與大、小龍湫無關。至此,雁湖與大、小龍湫的位置和關系,方得正确記述。

兩度考察桂林七星岩,徐霞客踏勘了七星岩整個山體,對15個洞口的分布都作了綜合描述。其所記各項數據,雖是目測步量,卻與20世紀五十年代中科院地理所測量的結果大體相符。同時,他對溶洞、石筍、鐘乳成因的解釋,也與近代科考相一緻。這些卓越的科學成就,都記錄在他的遊記中。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當今)21個省、市、自治區。他的遊記主要有前期的《遊記》、《雞足山志》、及後期的《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等。隻可惜,徐霞客30年中寫下的260多萬字遊記,遺失達200多萬字,隻剩下60多萬字,由後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盡管如此,徐霞客在地質方面取得的超越前人的非凡成就,猶如一顆閃耀的巨星,足令千秋萬代的人仰望。

一部《徐霞客遊記》,無疑是“遊記”之巅峰,無人可以企及。于是,精明的後世文人墨客,既想寫遊記,又要圖省力省事,自然發明了許多“遊記”的神寫法,少遊多記、小遊大記,甚至不遊也記,如此之神功,簡直可以将《徐霞客遊記》弄的不像“遊記”了。嗚呼!


...

海草房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