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蜜團-今日份《非暴力溝通》情景再現

...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自己嘗試的親子溝通過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解決孩子在玩耍時不想吃飯的問題。

叮當幼兒園放學回來,在沙發邊專心緻志地玩積木,這時奶奶的飯菜已經上桌了。我嘗試引導他去吃飯,但他似乎并不願意離開他的玩具。又嘗試用各種方式鼓勵叮當,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輕聲細語)叮當,該吃飯了,你看飯菜都上桌了,一切都準備好咯。

叮當:(頭也不擡)再玩一會兒。

我:(耐心解釋)早點吃完飯我們還可以出去散散步,還有其他很多好玩的。

叮當:(情緒低落)我就隻想玩玩具,我一天都沒和它們玩了(說的積木)。

此刻,我感到了溝通的無效,又有點失敗。那不妨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方式,嘗試重新與孩子進行對話。

...

我:(溫柔地)叮當,媽媽知道你很喜歡玩積木,但你看我們都已經準備吃飯了。你可以告訴我你此刻的感受和需要嗎?

叮當:(擡起頭)我就是想玩一會兒。

我:(傾聽并理解)我理解你很想繼續玩積木,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時間繼續玩積木呀!比如吃完飯就是一個更好的時間,媽媽也可以陪你一起喲!

叮當:(猶豫了一下)好吧。

通過這樣的對話方式,更好地理解叮當的感受和需求,同時也表達了我的觀點。這種方式有助于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避免沖突和對抗。

...

今天的理智腦又戰勝了情緒腦,接下來,我們進行一次反思和思考。

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玩耍不想吃飯時,常常采取強制或指責的方式?“再不來吃就涼了”“都喊了幾次了,還在當耳邊風嗎?”“怎麼還在玩玩具”,這樣的對話方式是否真的有助于解決問題?孩子聽了隻會覺得厭煩。

那這次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方式是否更有助于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深入思考後,我發現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方式,不僅有助于解決孩子在玩耍時不想吃飯的問題,還能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處理與孩子的矛盾和沖突。當我學會了傾聽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時,我能夠更好地與孩子建立信任和親密關系。這樣的親子關系将有助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

有了這次體驗,感覺到了一定的甜頭。母慈子孝的場景已經浮現在眼前。那麼,如何将《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方式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呢?以下是一些以後再面對類似事件的可行性做法:

1. 多傾聽: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不要打斷或忽視他想說的話。

2. 善表達:清晰、明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嘗試使用“我”句式,例如:“我覺得……可能會更好。”

3. 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個人喜好,嘗試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并找出來。

4. 尋求共識:在溝通過程中尋求與孩子的共識,要同頻,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5. 給予反饋:在對話結束後,給予反饋,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得到了認可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

這是今日晚餐的對話和運用《非暴力溝通》後對親子教育的啟示和思考。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