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甘蔗園

鄭重聲明:原創非首發,文責自負。

讀小學時,每周三下午學校會放半天假。如果沒有田間勞動,我會去外婆家串串門。

外婆家住在河對岸,屬于鄰市管轄的村落。坐渡船過了數百米寬的河面,穿過一片柳樹林,再行約兩裡鄉村土路便到了外婆家。由于距離不太遠,加之擺渡老漢都是熟識的鄉親,我們喊他彪哥。逢周三下午,我通常隻須給奶奶打個照呼,就徑直去了外婆家。

外婆是個普普通通的鄉村婦女,在我印象裡,她慈愛善良,總是一副和藹可親,喜形于色的樣子。母親在娘家是長女,而我在三姐弟中排行最小,我讀小學時,表弟表妹們尚未出生,因此我得到外婆的“專寵”。家中但凡有一點好吃的,外婆總是留給我。每周三下午,外婆與我仿佛有某種特别的約定,相互守望着,如果哪周沒去成外婆家,我心裡總是有些失落,我想外婆也是同樣的心情吧。

外婆家菜地旁有一片甘蔗園,約有四分多地。在園子裡,與辣椒、茄瓜、西紅柿、四季豆等蔬菜相比,修長的甘蔗們顯得格外亭亭玉立。我愛吃甘蔗,或者說,那年月物質匮乏,沒啥稀罕物可當零食。于是,外婆家的甘蔗園,便成了我的樂園。

在外婆家,我除了可以自由自在的吃甘蔗,還在甘蔗園裡突發奇想地“建房子”---撿來幾個廢棄的化肥袋,剪開,洗浄,曬幹,再用毛線或尼龍繩固定好塑料袋的四個角,利用甘蔗本身的株杆做立式的支撐,圍成一個長方形的帳篷。經過一番折騰,我的“房子”初具雛形。我左瞧瞧,右看看,在細節上不斷完善,為了讓“房子”住起來更舒服,我還在地面鋪了些幹草,在幹草上再攤了幾張報紙,這樣,我在甘蔗園的“房子”就基本建成了。

當天傍晚,我還特意引帶外公外婆參觀我的“傑作”。兩位老人對我的“房子”贊不絕口,外婆還特意鑽進“房子”裡試睡了一番,笑道,娃兒真能幹,睡着蠻軟乎呢。那一刻,我比參加比賽獲了獎還要高興。

又是一個周三下午,到了我去外婆家做客的日子。前幾日下了幾場雨,我特别擔心我的甘蔗園“房子”是否漏雨,那些用線繩系着的塑料袋是否安然無恙。趕到甘蔗園一看,我的“房子”不僅完好無損,反而比先前更明亮寬敞了許多,原本用線繩系着的幾個角,分别被鐵絲固定住了,此外,還砍掉了一小排甘蔗,以便讓“房子”空間更大些,又加圍了一圈雨布,用竹條固定住,還用沙土墊高了“房子”的地基,以防雨水浸蝕。

外婆告訴我,早幾日連天大雨狂風,已将我的甘庶園“房子”吹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在她的提議下,趕天晴時,她和外公重新修整了一番。外公本來就會一手篾匠活,搭建一個窩棚,對他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

這個經過修整後的甘蔗園“房子”既美觀大方,又簡便耐用,惹得外婆村裡的小夥伴們羨慕不已,競相模仿,紛紛在自家甘蔗園裡搭建同樣的窩棚,有的還在棚子外面挂上了紅燈籠呢。我和小夥伴們在秋天上半夜,躺在各自的蔗園“小屋”,數天上的星星,聽秋蟲的低吟,惬意極了。

迄今,外婆和外公先後作古,我也離開故裡,到南方生活多年。那一片我夢中的甘蔗園,還有我們的蔗園“小屋”早已不複存在。我是幸運的,有外婆外公的悉心呵護,我的童年是如此快樂,他們曾用心守護着一個孩子詩意斑斓的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