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了,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

這次的文章想寫寫我的30歲,目前這個時間點,我29歲半,意味着還有6個月就到30了。如果你問我“有什麼感受嗎?”,我會低下頭扣着手指回答:有點恐慌,有點無奈,有點後悔,有點期待……很複雜的感受。

29歲現在的我,其實不算差,結婚生子的使命已經完成,可愛的兒子一歲半,有勤勞不多事的婆婆帶孩子;老公是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目前在華為工作,每月工資上交,我想買啥他基本也能滿足我;家庭共有五處房産,深圳1套、東莞2套、武漢1套、承德1套,并有一些華為股份。我媽就常常對我說:你就知足吧,有房子,有孩子,還有婆婆帶,一點都不用你操心。

是的,我足夠幸運了,很多女性在這個年紀還在獨自漂泊,起碼我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是我内心并不快樂,時而焦慮,時而煩躁,時而沒安全感,時而後悔!

情緒也好,心态也好,既然發生了,肯定是和自己的境遇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有關,或者是幾年前埋下的種子。畢業到現在,我的“自我效能感”一直很低,總覺得自己不能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在某個領域堅持不下去,因為我内心有太多聲音了,外界的質疑,内在的疑慮,導緻現在整個人都是一種“不自信”的狀态。

在家庭中,我如果想做每一件事情,換來的不是支持,而是種種質疑和反對;在職場中,我也是幾年如一日,做着重複的工作,也沒什麼進展,如果不謀求轉型或者突破,有一種一眼望到頭的感覺,也許這就是“職業瓶頸”吧,隻不過在我身上持續太久了。

我有時候回想以前的選擇,往往會後悔到哭泣。大學畢業之前,明明已經找了中介,幫我去申請英國的大學讀碩士,但在雅思面前,我低頭了,臨時調轉了方向,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以前寫作,做自媒體,明明有機會踩在風口上,堅持輸出就能有可見的回報,但我卻因為“内外的質疑”,斷更了幾年。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悔不當初。

如果當時我堅持下來,也許現在的自己會更加“淡然”,畢竟做某些事情要抓住機會,一旦機會錯過了,就做不成了,時間不會寬容你。如果讓現在近30的我,再去申請到英國留學,也不是不可能,但機會成本要大很多,我要抛下孩子,在脫産的同時還要承擔一大筆學費,如果說學校時期的“教育”是“鍍金”,那麼工作之後的“教育”就是“投資”,投資之後能帶來的收益怎麼樣,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學校的時候也考慮過去英國留學的費用,我申請的伯明翰大學,是一個港口城市,雖然沒有倫敦那麼貴,但是學費+生活費也要50萬以上,畢業之後留在英國概率不好說,但是當時就想去外面開拓眼界,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回國更好找工作,也是因為當時不想找工作,想逃避外面的世界,所以說服了父母供我去留學。

但我沒有好好準備雅思,又因為身體的原因,在家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留學這件事就翻篇了。好在母親當時用留學的錢投資了房産,8年後的今天變成了300萬,我不知道“沒去”是否是一個正确的決定,雖然多了房子,卻少了閱曆,到現在為止都很後悔,總覺人生中少了那麼一塊時光。

英國沒去成,我反而住進了醫院,做了手術,人生中的黑暗時刻,不想回憶太多,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人生軌迹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悲觀、恐懼……各種負面情緒襲擊着我,那時的我,想過自殺,想過各種可能結束生命的方式,因為我不想活在“害怕和恐懼”中,否則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灰色的。

做完手術又休息了2個多月,我強打起精神來到了深圳找工作,沒想到來第一次就找到了工作,于是正式開始了我在深圳的職業生涯。

一開始我做的工作和“文字”沒有半毛錢關系,後來因為對文字和創意的熱愛,我選擇了“文案策劃”的工作,這樣就可以天天寫我喜歡的文字了,那個時候微信公衆平台剛剛興起,很多人通過公衆号積累了很多粉絲,甚至隻是簡單的搬運網上的内容,都能成為一個頭部大号;與此同時,“邏輯思維”也開始爆紅網絡,第一次有了“自媒體”這樣的概念。

借助公衆号火起來的自媒體有很多,比如秋葉大叔、Spensor、六神磊磊等等。這些都是大神級的人物,因為有了很多年的行業積累,所以踩對了這個風口就順勢爆發了。對于我們這種文藝女青年來講,也想通過“碼字”的方式讓别人來了解自己,所以我開了微信公衆号,時不時在上面碼一些字,有時是講講自己的經曆和故事,有時候講講生活感悟,有時候寫個影評,有時候再寫個書評……總之,那裡就是我的精神世界吧!經常在半夜三更的時候,自己與自己對話。

每個做公衆号的人,也許都一個“10+萬的心”,但是随着紅利的消失,寫公衆号的都比看公衆号的人多。所以文章閱讀量超級少,寫完之後,往往就是自己感動了自己,和讀者沒有一點情感交流。因為沒有一個垂直的專業領域,積累的也不夠,導緻自己寫的東西就像一塊“五花肉”,所以沒過多久,我就放棄了。

這一次的放棄持續了3年多,直到今天,短視頻橫行的時代,我才又慢慢的走上了“寫作”的道路,利用自己7年的文案策劃工作經驗,專供“文案營銷”領域。雖然确定了方向,卻後悔錯失了最好的時機,内容的形式和傳播的環境日新月異。如今大家在刷的都是短視頻,而不是什麼公衆号文章,所以有一些懷疑自己内容輸出的方向。

但文字是鐵,即便因為高溫的環境融化成液體,但它依然存在,所以現在的自己不能再放棄了,也沒有資本放棄了,因為我快30了,再不改變就來不及,難道永遠都要這麼“輕言放棄”的碌碌無為下去嗎?我想,這就是年紀大了,帶給女人的壓迫感。

快30歲的我,似乎也失去了以前的活力,記得剛來深圳的頭幾年,就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小姑娘,下班之外的業餘時光,混迹于各種學習、運動的圈子。每周固定參加演講協會的活動,去地鐵裡、去公園裡、去大山裡演講,雖然講的那些内容很淺薄,但是最起碼有表達的勇氣,可是現在我連講話的勇氣都沒有了。那個時候,每月會去參加讀書會,并在書城做讀書會的義工主持;參加國際演講俱樂部,做英語演講,并獲得了2次Best speaker。

除了在讀書、演講上表現和提升之外,那個時候還超級喜歡參加戶外活動,堅持跑完半程馬拉松,雖然累得氣喘籲籲,卻沒想過放棄;參加磨坊百公裡,24小時不間斷的行走,腳上磨出很大的血泡,雙腿腫脹的厲害,依然咬牙堅持,終于到達終點;74公裡的騎行,從深圳北站,騎自行車到松山湖,褲子磨破了,還摔了2次,但在隊友的支持下,艱難的到達了目的地;參加京基100爬樓比賽,2-3個小時單調的爬樓梯,走一會就累得不行,在别人紛紛放棄的時候,好在自己能堅持,艱難的爬到了頂樓。

那個時候還喜歡到處旅行,國内國外的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在國内到過20多個身份,在國外去過10個國家。一到假期就做各種旅遊規劃和攻略,雖然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也很潇灑了,無牽無挂的到處“遊曆”。因為喜歡旅行,在大學時還考過北京市的英語導遊證,誤打誤撞的在故宮帶過一次團,回憶起來,自己确實“勇氣可嘉”!

現在回看前幾年的經曆,真的很豐富多彩,自己對各方各面充滿了熱情的向往,也在好奇心和激情的驅動了,嘗試了各種事物和活動。

再把時間線拉回到近2-3年,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去爬山、徒步、參加活動了,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自己也越來越宅。懷孕期間,因為不便行動,所以沒怎麼出門,想着生完孩子後,出去旅行幾個月或者半年,來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在孕期經曆的各種辛苦。

但是當寶寶真正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才覺得“出去玩”簡直就是太奢侈的事情了。

寶寶的到來,讓我很幸福,看到他嘟嘟着小嘴叫着“媽媽”;戰戰兢兢的學習走路;天真無邪地咧起嘴大笑;含糊不清的學着說話……一點一點的見證着他每天的成長,讓我很開心。但與之而來的就是壓力,我時常會想,如果按照現在的職業發展下去,我以後能夠給孩子充分的物質保障嗎?孩子長大了,能買得起學區房,讓他上一個好的初中嗎?孩子以後要報什麼培訓班,需要多少錢?……

如果說,20多歲的自己喜歡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想到什麼就去做了,價值觀還充滿虛幻的理想主義色彩,希望做越來越優秀的自己,希望自己越來越美麗,希望能遇見理想中的老公……但幻想歸幻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從和老公結婚之後,伴随着30歲的到來,我的幻想漸漸減少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我和老公正式成為家裡的頂梁柱,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未來給他提供良好的物質和教育,需要攢錢給父母養老。

有時候,想想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甚至會喘不過氣,即便是有房子,但是隻要在這個城市呆上一周或者一個月,就是各種内在和外在的壓力推着你走,快速的節奏,就像車間的生産流水線,日複一日,一刻都未曾停下。老公在華為上班,工作強度更狠,經常007連軸轉,每晚都要12點左右才能到家。

經常,我們躺在床上會思考未來,當我抱怨生活的艱辛與不易的時候,老公經常會說:這個年紀就是要負重前行。即便,我仍然生活在蜜罐裡,未曾體會真正的艱辛,但我怯生生的性格使然,面對稍許的壓力都如胸口有塊巨石堵着,難受。

30歲的年紀,還要面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有些媽媽選擇了做全職帶娃,一般前三年充分給孩子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内在的安全感,一天又一天給孩子把屎把尿,換尿布、喂食…其實我很佩服這樣的媽媽,犧牲很大,“全職帶娃”甚至比上班更累人。

半夜深耕,娃會突然哭的很厲害,即便你睡得再香,也要揉揉惺忪的睡眼,來安撫娃的情緒;寶寶學會走路之後,更是一刻不能懈怠,你要緊盯着他,生怕他摔倒;寶寶随時都可能拉粑粑、尿尿,還會把家裡搞得亂哄哄的,你要随時給他收拾這個爛攤子;給寶寶喂飯時,很麻煩,他會跑來跑去,你要追着他喂飯,他有時會吐出來,弄得滿地都是,然後你要一點點收拾……所以,全職媽媽沒有休息的時候,一年365天都在上崗狀态。

而全職媽媽這時會面臨更嚴重的職業危機,三年沒去工作,職場的風向可能早以改變,原來的職位随時都可能被年輕人頂替。因為在家太久了,有可能不能适應工作的節奏,所以上起班來會額外的吃力。所以,我很理解,為什麼很多生了娃的女人會去做“微商”,每天在朋友圈刷屏,這就是面對生活時的無奈之舉,全職媽媽也追求經濟的獨立,追求個人的自立,即便生活全都獻給了孩子,但是依舊沒有放棄“成為更好自己”的信心。

我生娃之後,休了半年的産假,就回到了工作崗位,所以是一個“職場媽媽”。中午休息的時候,我經常會翻出手機的視頻,一個接一個的看寶寶的成長片段,看着看着就會發自内心的笑出來。這其實是“職場媽媽”的無奈,雖然不用每日圍着寶寶和廚房轉,但是心裡總會泛起内疚的感覺,因為沒有很多的時間陪寶寶,所以害怕錯過他的成長,總是有很多遺憾。

每天早上起床,吃口飯就要匆匆的趕去上班,沒有時間和寶寶一起玩;每天回到家,也要8點多了,寶寶也洗澡睡了,陪他的時間也不到2個小時。周末即使放假,但是有時候,為了個人發展,總要看看書,寫寫東西,做點副業,全心全意陪娃的時間也不多。

寶寶的爸爸更不用說,天天工作回家很晚,周末隻休息一天,有時候周六周日都要上班,陪娃的時間更少。多虧勤勞的婆婆幫我們帶娃,要不隻有我和老公兩個人,肯定搞不定這個小東西,有時候會覺得寶寶挺可憐的,爸爸媽媽都沒時間陪他照顧他,看到他眨巴着無辜的小眼睛,心都化了。但以我的性格來講,還是不能沒有工作,即便是給人打工也好,還是自己做點事情也好,我總想追求一些職業上的價值。

在時間上,我虧欠寶寶的,但是希望在精神上,能給到他樹立榜樣,希望讓他看到一個優秀上進的媽媽。也希望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能給他換來富足的生活。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講講我近30歲的狀态,相較于20多歲的自己,轉變确實挺大的,從一個相對輕松活躍的年輕姑娘,到現在變成了一個“悲喜交加”的媽媽,這一路走的真心不容易,在每個人生節點都會遇到很多坎,過了這個坎,就更上一層樓,過不去的話,就會很焦慮。

在很多年以前,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有系列性的自我,和階段性的任務。以前了解的不深,但現在真的體會到了,這個階段的自己,面臨的都是以前的結束和未來的開始,每一段路走來都有收獲和遺憾,我不相信30+後面的路就沒有風景,也不相信20+就是人生最好的年紀,所以,文章的最後,就讓我用比較樂觀的調調給自己以及同樣30+的女人打打氣,借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一句文案:

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

用天生驕傲去會見,所有偏見

用步履不停去拒簽,所有标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