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第一·章一

〖溫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新〗

說,悅,同。謂喜意浃洽于中(心)。學而時習,則所學日熟,進益日深,自然喜悅。

樂,音洛。悅在心,樂主發散在外。以善及人,雖人遠,而信從者衆,故可樂。

愠,怒。朱子曰:“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

〖體會〗

重讀這一章,最新的感悟大抵是悅、樂、愠三者的内涵與聯系。

悅強調的是内在體驗,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喜悅之情自然發生于心。樂強調的是外在效果,人在不斷的進益之中逐漸完善自身,于是信從者越來越多,因此可樂。

到這裡,可以明白原來二者并不是毫無關聯的,先有前面“學而時習之”的“悅”,才有後面“有朋自遠方來”的“樂”。

那麼“愠”從何來呢?人們知我、從我,這是對我有利的局面,固然可樂,這符合人之常情,做到這點當然很容易。但如果人們不知我、違逆我,這是對我不利的局面,我又該是什麼反應呢?當然會生氣——這卻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要想做到“不愠”當然也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了,這比起前面的“及人而樂”可難了太多太多,就連朱子也感歎說隻有養成美好德行的人才能到達這個境界。

〖閑話〗

除過去年的教學之外,再次接觸這一章内容的時間是在國慶當天,取了快遞,正是《四書集注》這本書。隻翻看了這一章,就把書合上。

前往石獅的動車上,一個本準備不再聯系的朋友(大抵算是)給我發來了消息,幾句交談下來,我大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無非是對我的質疑和否定。話不投機,多說無益,于是談話終止。

其實在那之前我因為他的事情已經斷斷續續煩惱好些天了,幸虧我的朋友(一定是,他敢說不是我把他狗頭打歪)被我從泉州忽悠來了福州,這才重新獲得内心的安定。

隻是沒有想到這得來不易的安定又被前者的質疑和否定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很深很深的郁憤。郁憤了片刻,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卻鬼使神差般想到了當天下午翻看的這一章論語。

是啊,有什麼好生氣的呢?雖然這樣的收場方式出離我的預料,但我終于在這一段社交關系中得到了解脫。何況有了這樣的質疑和誤會,對方也不至于陷入無休止的自疑和自責之中了——他向來這麼愛鑽牛角尖的。而如今,至少在我這裡,他終于可以擺脫這樣的困境了。實在是皆大歡喜。

這幾日想到了很多标榜自己的句子想作為格言,諸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但掂量着自身修持的斤兩,都隻好悻悻作罷。

羞愧之餘,再回顧這些時日的經曆見聞,竟發現“學而篇”的第一句才是自己根本欠缺而急需務實的。

既已不堪至此,那索性就——學問緻知,然後躬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