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害處多
現在,在青年中有個不婚不育的現象,有人認為這是社會進步,個性自由,甚至有人還加贊。我可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不婚不育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都是傷害。
國是由千千萬萬個家組成,家是最小的國。沒有家哪來的國,沒有國也就沒有安定的家。兩者相符相成,缺一不可。不結婚,獨生構不成家庭;結婚了不生育,家庭無傳承,會自然消失。
人類社會以家、國為組織形式,根本任就是兩個:物質生産和人口生産。物質生産的目的是為滿足人口生産的需要。其它的所有問題都是這對關系派生出來的。除此之外沒有更大的有意義的事。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還是個人,人口生産多麼重要!
翻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從帝皇将相到平頭百姓無一不是為了子孫。國保江山為子孫,家勤耕作為子孫,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永恒不變為子孫。所以,至今有了14億人口的大中華。今天的中國,若沒有這麼多人口,怎麼能稱得上世界大國?怎麼能稱得上偉大的中華民族?
在無核時代,我們打敗了日美侵略者,靠的是人。在後工業化時代,我們靠人口紅利成了發展中國家。現在信息化時代,比拼的是誰家科學家多?誰家諾貝爾獎獲得的多?沒有英雄輩出的孩子們怎麼能領先時代?要靠生育!要靠養育出許許多多的祖國的花朵、祖國的英才!
獨人不成家,看起來很潇灑,其實很凄涼。看起來很省心省事省錢,但積累不起财富的。我有個熟人叫姚小二(化名),他在農村,因為農村較艱苦,他不婚,每月每年的收支記得一清二楚,包括禮上往來、油鹽醬醋,但幾十年過去了,沒有多少結餘,還是買不起房也徹不起房。而他哥哥當年結婚讨了老婆,生了一兒一女,夫妻倆勤耕勤種,倒有結餘。孩子們都上了高中,有了工作。為兒子結婚徹了三上三下新瓦房。現在,子孫滿堂,樂享天年。這就是1+1大于2。這就是結婚的力量。在城市裡也一樣的,不成家,沒有目标,沒有合力,辦不成大事。
雖然婚姻中矛盾衆多,如:夫妻關系、婆媳關系、七大姑八大姨等各種社會關系的處理。但隻要本着以人為善、利上往來、不理閑話、做好自己,就行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過不去的關。當然處理好夫妻關系是主要的,雙方都要不忘初心,恩愛為本。夫妻恩愛能增加能量,有益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婚後不生育,丁克,家庭不穩固。兩人世界容易一拍即散。即使到老,也缺乏愛情的結晶。子孫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夫妻倆知道這一意義的重大,就能激勵自己各方面努力,一、努力工作,積累生存需要;二、努力提升自己,為子孫做好榜樣。這樣就能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更重要的,子孫是自己老了以後的依靠,生命價值的寄托。
尤其是到了年紀老了,沒有子女是很悲慘的。再好的養老院也替代不了親情。我在泰康吳園陪媽住養了一段時間,親身感受到90歲以後沒有子女配合照顧是不行的,老人死得快。
1、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若沒有親情滋潤,就會失去生存的欲望。就像我媽說:我活着已經沒有意義,舍不得走,主要想看看子女。
2、90歲以後的老人病多,治療如果沒有子女,誰來拍闆用自費藥?誰能跟蹤病情選擇治療方案?還是要子女陪伴照顧的。
3、誰系統關心她吃對、吃好、吃滿意了?服務生輪班服務,下班啥都忘了。
4、退休金不夠用,誰來補倉?
5、房子再好,老人也是個囚徒,誰能用心時不時推你出去看看青紅紫綠?你腦子清醒點提出來,也許一個月出房門去戶外一二次。不提要求,誰都不會主動問你要不要曬太陽?
6、其實,養老院适合沒有子女的老人,或者被子女甩鍋的老人。眼不見心不疼。
其實呵!在養老院裡,根本上講就是等死,等走的那一天的到來。養老社區适合失能老人,且無子女或子女甩鍋的老人。
蘇州吳園醫養社區目前是全囯最好的養老社區,我媽住了一年,決定退出,選擇了回家請保姆一對一服務的模式,自己有自由,子女常看望。
有句老話(農耕時代老祖宗傳下來的):抱兒抱女為根本,紡紗織布一場空。就是包函着養兒防老的意思。做子女的,千萬不能忘記父母養育之恩,一定要反哺。就算孔夫子什麼都錯的,但孝敬父母這一條我看錯不了。再說一代傳一代,每一代都先是子女後成父母。尊老愛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人呵!之所以為人,就是要生兒育女,香火相傳。大的管好社會,小的管好家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人的使命。
完整的人生一定是結婚生子一百年。所以,勸君一句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要錯過人生好時光。
- 上一篇 馬斯克地磁暴夢飛船(心理疏導篇)
- 下一篇 當我讀詩時我在想什麼(5)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