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理想和内心矛盾時,我們該如何自渡?《紅樓夢》1至5回,道明人生真相

01

俞敏洪為心靈赴一場十年之約,現實卻是一場身不由己

這兩天,俞敏洪開啟了西藏自駕遊直播,吸引百萬粉絲關注。

他在視頻裡自述,這趟旅行是十年前給自己的約定。就在出發的前幾天,還差點因為各種羁絆打算放棄。不過,今年62歲的俞敏洪,是有足夠的理由和底氣來實現自己的心願的。
隻要他心底的天平稍微為自己傾斜一點,就能為自己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出發的時候,俞老師說:“這是一次對心的承諾。”

确實,旅行,原本就是為了獲得心靈的自由和滋養。但在俞老師過去5天的視頻記錄裡,除了美景和快樂,俞老師卻也直言這趟旅行有着熱鬧背後的無奈。

在第四天的視頻裡,他說: 本來是一場私人旅行,結果因為當地文旅的熱情邀請,不得已改變了自己的行程,身不由己變成了文旅宣傳員。

這一天,俞老師早上8點進行了第一場直播,下午三點才吃上飯, 又應當地邀請去了嘎瑪寺和嘎瑪溝,晚上6:30到達嘎瑪寺,參觀完嘎瑪寺,又去參加了高山草甸上盛大的歡迎儀式,在儀式上還被邀請穿上傳統服飾,參加篝火晚會。

結束完這裡的活動,就已經晚上9點了,但還不能休息,俞老師還得繼續出發,原路返回到昌都。到了昌都,都已經晚上十一點半了。 昌都還有一場千人鍋莊晚會等着俞老師直播,直播完又參觀了茶馬古道,以及當地夜市。

俞老師62歲了,高海拔呢,這樣的行程比00後的特種兵式旅行還特種兵。

所以,俞老師在視頻裡說:“盡管他反複強調一切從簡,盡管他已經筋疲力盡,但也能理解當地想要進行文旅宣傳的迫切心情,所以盛情難卻。”

看得出來,這趟旅行,是盛大而熱鬧的。而美好的旅行,最走心的時刻應該是人和自然的心靈融合,這種時刻一定是安靜的。 但看俞老師的這趟旅行,陪伴,應酬,直播,這還是俞老師想要的走心之旅嗎?

在視頻的結尾,俞老師的一段話應該給出了答案,他說:“在路上,我體會了一下閉上眼睛感受幾分鐘打坐的感覺,在那一瞬間,我聽到了鳥鳴的聲音,感到微風輕拂臉龐,聞到樹和草的芳香撲鼻而來,還感受到了雲飄過山頭的舒展。”

視頻的結尾,俞老師總結說: “現實世界是繁亂的,如果心亂如麻,即使遠走他鄉又如何?當我們内心變得沉靜,人間處處都是天堂。”

我想,這段結尾,應該是俞老師這一天旅行最想表達的真實感受了。 想必,62歲的俞老師,此刻應該是有一種倦鳥知歸的心态,但他的事業版圖又不容許他完全歸隐。

于是,現在的他既有中隐的本心,又有老骥伏枥的夢想。他在現實和内心需求中糾結。

02
當現實理想和内心世界矛盾時,我們該如何自渡?

這幾年,不斷有聲音說:“勇敢做自己吧。”

但現實中,我們或許和俞老師一樣,身不由己。 我們必須承擔工作或家庭責任,背負他人的期待,隻好收藏起自己的靈魂。

其實,這種矛盾就是出仕和歸隐兩種人生态度的問題。

我們到底該在傳承的生活框架下,扮演好我們的角色?還是明白這世間一切得失,終不過虛幻一場,不如自由灑脫做一回真我?

心理學上,把人格分為三種:本我,自我和超我。

為了實現自我,我們努力奮鬥,百折不撓,但奮鬥的路上,總會有些不如意。于是,我們會轉向思考“自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是那些無止無境的欲望嗎?

好像也不是。

于是一個“超我”就出現了。這個“超我”可以超越物質現實,在超脫的精神世界裡徜徉。

《紅樓夢》開篇出場的甄士隐,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本來過着滋潤的日子,不料在元宵節那天,他的女兒走失了。後來他家又遭一場大火,曾經所擁有的東西灰飛煙滅,轉瞬間變得一無所有。

其實,在發生這一切之前,一僧一道曾在夢裡告知他,又有一位道人在現實中,來到他家,說他女兒有命無運,讓他把女兒交出去。

但他家三歲的女兒那麼可愛,他怎麼舍得?況且又是一位又瘋又跛的道士,一般人又怎會正眼瞧他呢?更何況說着這莫名其妙的瘋癫之語?

直到失去所有,他才感歎命運無常,忽聽到僧道念《好了歌》,便悟透人生的虛幻,随僧道出家去了。

多年前,我也讀過《好了歌》,但沒什麼感悟。如今,再讀《紅樓夢》,再念《好了歌》,驚覺自己已是歌中人,也頓覺人生之意盡在其中。

人的一生,苦苦追尋,苦苦執念,擁有的轉瞬即忘,未得到的總牽挂心頭,何處是岸?

其實,人從生下來的那一瞬間,就決定了歸宿。隻是,眼前的繁華蒙住了我們的雙眼。

這麼說似乎太悲觀了些,那我們就躺平擺爛算了? 其實,年輕的我們,不經曆這世界的貪嗔癡所帶來的苦痛,是無法領悟生命真意的。

就像《紅樓夢》第五回,警幻仙姑在太虛幻境裡給賈寶玉預告了天機,讓他知道了身邊姊妹今後的命運。但12歲的賈寶玉太小了,還未經曆人世間的萬般滋味,警幻仙姑點化了他三次,但年紀太小的他并不能理解。警幻仙姑見寶玉經如此點撥也不開竅,直說寶玉愚笨。

其實,真正能讓人成長的,從來都不是道理,而是親身經曆。

所以,12歲的寶玉雖得到點化,卻并未開悟。直到他在紅塵中經曆的一番苦痛糾結以後,頓悟人事無常,何必患得患失,人間繁華不過虛無一夢而已。于是随僧道出家,回到青梗峰,做回本真。

《紅樓夢》雖隻是文學作品,但演繹的何嘗不是人間真實?

人生雖是虛幻一場,但依然要在經曆的這一程裡熱烈真實,才能有機會思考和領悟。

03
悟“空”“虛”,方自渡

現實中,讓我們煩惱的東西太多了。升學,工作,房子,車子,感情,養育,健康,衣服包包,人際關系,攀比嫉妒……

世間繁華那麼多,總有停不下來的理由。如此,煩惱也就多了。

可每當許願或者祝福的時候,我們總會希望健康、快樂、平安,我們所求這麼多,怎麼快樂?

精于算計,不快樂。勞碌奔忙,不健康。

如何才能健康、快樂、平安?

答案大抵都在《紅樓夢》的《好了歌》裡。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04
寫在最後

《紅樓夢》這本書,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看着厚厚重重,望而生畏。但翻到一至五回,便覺回味無窮,感歎人生真谛盡藏其中。例如,讀來讓人醍醐灌頂的《好了歌》,便是開篇第一回。

雖然人生虛幻,但我們還得熱辣滾燙地過。隻是,當現實理想和内心世界矛盾時,我們不妨翻翻《紅樓夢》,念幾句《好了歌》,想必一切煩惱都會煙消雲散,一切問題自有答案。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