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啟蒙要繞過的五個坑
本文為純幹貨分享。
英文啟蒙目前是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會遇到的教育話題,英文啟蒙背後的五個坑,帶你繞過去!
01
到底什麼樣的啟蒙效果才算啟蒙成功呢?
英文啟蒙要和英文學習區分開來,英文啟蒙不是英語學習,它是英語學習的前提。
良好的英文啟蒙效果,有這麼幾個特點:
1.孩子很喜歡英文,覺得很容易。
英文啟蒙比較好的小朋友,他們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達的物品或者事情的時候,他們會特别積極主動通過詢問大人或者翻閱繪本詞典等方式,找到答案。而且一旦尋得答案,他們會很輕易記住這些英文表達。
2.孩子發音純正,語音語調到位。
英文發音是“童子功”。孩子通過原版音頻,視頻等的輸入,自然而然
會模仿不同情境下其語音語調,這對已經理解輸入内容的孩子來說,非常容易。所以發音純正,語音語調到位,這也是很多啟蒙成功的孩子共有的特征。
3.習得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被動到主動要求學習,養成了良好的英文思維習慣。
主動要求讀英文繪本,聽英文故事,用英文對話,成為日常順理成章的生活内容。
但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五個大坑,如果繞過去,那就離成功不遠了。
02
第一坑:擔心自己發音不準,不敢對孩子開口說英文
英語是語言,語言最大的作用是溝通交流。
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動态”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灌水”的過程,并非你灌進什麼樣的口音它就固定成什麼樣的口音。這個“動态”也是個“社會化”的過程。
比如,一個孩子,去姥姥家住一段,可能說的普通話充滿了山西口味,又回奶奶家住一段,口音可能又改成河南普通話風味,然後開學回到北京上課,馬上口音又變成了北京普通話的味道,但是這些都不妨礙随着成長,普通話越來越标準。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請盡情多用英文溝通,因為親子英文能給孩子帶來感情的紐帶的作用比例更大。随着不斷接觸更多英文原版音頻視頻,孩子的口音會逐漸“動态”調整。
03
第二坑:耳朵磨出繭子了,還是不開竅
“磨耳朵”是我們在英文啟蒙中聽的最多的一個詞。可是,很多人隻記得了“磨耳朵”這個動作,沒有學到磨耳朵的内容。
磨耳朵,其實換算成英文習得的詞就是輸入,那要用什麼來磨耳朵?要給孩子輸入什麼才有效?并不是你想象的,随便給孩子放點英文的音頻孩子就能變成出口地道英文的交流能手。
在給孩子輸入時,有一條鐵打的準則,那就是可理解性輸入。換句話說就是,孩子聽的内容一定是孩子已經理解的。
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先看一集孩子能看明白的英文原版動畫片,當孩子已經熟悉了劇情以及人物對話,我們再給孩子聽動畫片的音頻,那麼這個輸入就是可理解性輸入。這樣的輸入才有效果。
04
第三坑:無時無刻的翻譯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聽不懂英文,時時刻刻都要給孩子說一個英文然後翻譯出來。
“來,這是apple,蘋果”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反倒會增加孩子切換語言的時間。當孩子看到蘋果這個東西時,你直接說apple,他就知道這蘋果。
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直接翻譯?
1.用圖片或者畫圖,或者借助實物。
2.借助肢體語言,演給孩子,比如,jump,sit等
3.如果必須借助漢語,那我們可以通過提問或者描述的方式,不要直接告訴他翻譯。
比如,shadow,這個詞,用三種方式:
第一種可以畫一個太陽,一棵樹,和樹影,然後告訴孩子這是shadow;
第二種,直接走到太陽下,指着自己的影子,this is shadow;
第三種,描述:站在陽光下,你看到的那個自己就是shadow。
05
第四坑:為什麼啟蒙這麼久,孩子從不開口說
很多家長,剛給孩子開始說英文,教英語,就迫不及待想讓孩子說,鼓勵孩子交流,其實這樣做不利于孩子的英文啟蒙。
二語習得理論中有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是,無論大人或者孩子在學習掌握一門外語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大概六個月到一年時間。
這個時期,孩子不願意開口,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沒有學會或者就是閑着什麼也沒幹,其實這是内容内化的一個過程,他們需要足夠的思維能力和自信,在這之前不開口說是非常正常的。
06
第五坑:被神化的自然拼讀
自然拼讀近年來被很多機構神話了。
自然拼讀就像我們的拼音,在英語國家很流行,對孩子自主閱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點毋庸置疑,可是他有個前提,就是英語國家的孩子在學自然拼讀之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聽力詞彙,天天聽大人們英文聊天,無形中都在吸收詞彙。
在這樣的前提下,去學自然拼讀,在拼讀詞彙的過程中,他瞬間明白這些詞的意思,所以才能起到加速閱讀和學習的作用。
我們的英語氛圍達不到的情況下,隻是會讀和拼寫單詞,根本不理解那些詞,意義何在?
所以,非英語國家學自然拼讀之前一定要打好聽力詞彙積累。在孩子的聽力詞彙量在2000-3000時再去學,才最高效。
以上就是英文啟蒙經常掉進去的五坑。
這些坑你跳過嗎?如果正好在坑裡,快快爬出來。如果還沒跳,恭喜你,繞過去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