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論語》解惑之三十四:好仁,惡不仁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

在普通人眼裡,仁與不仁之間有一大片灰色地帶。“好仁者”是最高層次,灰色地帶的是中等層次,“不仁者”是最低層次。因此,大家認為,隻要不做不仁的事情,就可以了。然而,“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現實生活中,大家一不小心就做了些不仁的事情,犯錯之後又極力掩飾,總是處在“僞仁”狀态。有的人甚至常常“為了仁而仁”,搞形式主義。

長于恕道的孔子,當然知道大家的心思。于是,指出那些自稱“惡不仁”的人,實際上,并非真的“惡不仁”,不過是在天天僞裝仁罷了。“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而是用來力行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