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總是玩手機,刷劇,你的陪伴到底給了誰?

昨天晚上,我和兒子躺在床上聽着故事,突然聽到隔壁一個爸爸歇斯底裡地在怒吼:

花了那麼多錢,讓你學鋼琴,你不想學就不學了,你對得起我們嗎?

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聲之後,隻聽見一個女孩帶着哭腔,大聲回應道:

“憑什麼每天都要學呀,寫完作業我已經很累了,而你們就可以刷手機、看電視,這太不公平了。”

聽完隔壁父女之間的對話,忍不住一陣唏噓。

在心疼這個女孩的同時,也暴露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最真實一幕。

自己在家拿着手機刷抖音、看短視頻,卻要求孩子好好寫作業;

自己不讀書、不上進,卻要求孩子天天學這個興趣班,那個補習班。

教育,這一充滿神聖與期望的領域,在時代的演變中卻逐漸呈現出一個怪異的現象。

即,一群擺爛的父母,正拼命地卷着他們的孩子,希望通過孩子的努力,讓孩子在未來的競争中占據優勢。

很多父母把孩子不好的習慣或行為,都歸結在孩子身上。

其實,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來自于家庭的影響。

兒童教育專家孫敬修曾說過,孩子們的眼睛是照相機,腦子是錄音機,你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們的心上。

一個孩子将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長過程中,受到怎樣的家庭教育。

如果你總是暴脾氣,吼叫孩子,他就會變得自卑、怯懦、畏手畏腳,青春期的時候會更加叛逆。

如果你總是隻貶低不鼓勵,孩子就會越來越缺乏自信,女孩子長大後容易被男生的幾句花言巧語騙走,男孩長大後會自卑否定自己。

如果你總是包辦孩子,他就缺乏自理能力,沒有鍛煉的機會,等于沒有成長,長大後不僅沒有自主性,也會依老啃老。

因為教育不當給孩子帶來的心靈創傷,就像烙印一樣,伴随孩子一生的發展。

當你總是覺得是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平時的教育是否正确。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問題的折射。孩子的問題隻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教的時候,其實問題很早之前就有了。而原因,一定是與你的教育方式有關。

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蒙台梭利博士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