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感無力 無時敢不力

熱鬧的年,在正月十五、十六日過後,基本回歸平常,無論你有多留戀。此時,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三百六十行都又忙火起來了。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此刻,想寫幾句體會。

生活就是一具萬花筒,五顔六色,光怪陸離,我們也時常有無力感。無力于有些現狀、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我們很難改變,甚至無法改觀,比如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自然規律,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人性弱……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為,而是為之也收效甚微。這就是無力感。

無力就要無為、躺平嗎?當然不是。有古人說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人也。”我們即便不做聖人,也要始終胸懷“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無時無刻要無愧于心,肯幹、真幹、實幹,以“有力”戰勝“無力”,以“有為”甩掉“無為”。

不妨從做好自己開始,以“笃行不怠”應對“瞬息萬變”。

我們可以“學得進”。“學不可以已。”百年未有變局、人工智能時代,工作、生活随時都可能被颠覆,唯有活到老、學到老,在學中幹、幹中學,不斷實現自身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的螺旋式上升,及時跟上時代變化,才可能不會被時代抛下。“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我們可以“坐得住”。靜如止水,穆如清風。浮躁是人生的大敵。有些人熱衷于事務、應酬,卻不願意坐下來學習、靜下來思考、撸起袖來幹事。“坐得住”是一種靜下心來潛心做事的态度,不僅是一種心态,還是一種境界。靜下心、沉住氣、坐得住,才能沉下心來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增強本領。

我們可以“沉得下”。精于此道,以此為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似精明,什麼都想染指,結果諸事一般;反過來,有些人看似愚笨,卻專注于一事,精益求精——“闆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落一句空”。領袖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沉下不是沉底,更不是沉默,而是沉澱、深耕,拓展、改變,精進、提升,不斷讓自己變得更有用、更有力、更強大。

我們必須“拿得起”。從懵懂少年,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乃至耄耋年紀,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拿得起。内因永遠是關鍵。自己拿不起,那就學,那就幹,那就彎下腰,讓自己從頭來過。看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也唯有拿得起的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本。

我們也要學會“放得下”。不要留戀過去的輝煌,更不顯擺過時的壯舉。世事變遷,鬥轉星移,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除了變是不變的,其它萬事萬物都在變。所以,那句“不換思想就換人,不負責就問責,不擔當就挪位,不作為就撤職”的話才能引起共鳴。(王文武 2025年初于北京)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