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泥鳅

【文·艾冰台】

...

不日前,電視裡播放着抓捕泥鳅的視頻,那個中年人一看就是從農村出來,對于抓捕泥鳅很有一套。而那位主持人,一看就知道從來沒有鄉村經曆,泥鳅就在身邊的水塘裡,可就是抓不起來。還是那位大叔提醒,魚是抓的,泥鳅要捧的。有了這一句話的提醒,年輕人才抓到幾條。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對于泥鳅不陌生。大河塘裡很少見,反而是在那些小水塘,稻田裡時不時會有它們的影子。當然,最多泥鳅出現的地方應該在排水渠裡。

有時感到很奇怪,冬天排水渠都幹涸了,沒有一滴水,可到了春天排水渠啟用後,水渠裡就會有小魚兒泥鳅出現,這魚兒這泥鳅是哪兒來的?難道這魚卵能在土裡過冬?不可能啊……

後來才知道,這些魚卵小泥鳅的苗苗應該來自于河流,春天水泵房一開,那在水泵房靜水區裡多的是魚卵以及小魚,于是乎随着排水渠流向田野。

水渠的水是不可能排幹淨,在那些低窪的地方就會有積水存在,這些地方也為泥鳅小魚安了家。一旦有一陣下雨天,那給小魚們有了更寬闊的活動空間了,真的成了水塘了。哪天一幫小屁孩上學經過,也不知道那個眼尖的孩子看到那水有波紋,或者說看到了魚兒的影子。那就預示着這汪迷你小水塘的覆滅。

轉眼到了周日(那時還沒有雙休日呢),村裡同齡的三四個小孩,從家裡那些臉盆,水舀子等,凡是能舀水的工具都帶上,好像是去完成一項大工程。在排水渠裡兩頭堆土做堰,然後開始往兩頭舀水。不一會兒就見底了,就可以看到在這一段水渠中有多少魚獲?

小鯉魚,小鲫魚肯定會有幾條,個頭不會很大,能有一兩就已經很不錯。最多的就是泥鳅,到最後水底中密密麻麻的就是泥鳅,用手捧着放進臉盆中。

最後開始“分賬”,大孩子一般都會拿魚,雖然小可以做湯,小屁孩隻能鈉泥鳅。當地人很少吃泥鳅,泥鳅的土腥味太重了,處理起來很麻煩,即使放了更多的蔥蒜也無法消除那難聞的土腥味。所以,小屁孩拿着泥鳅回家,少不了挨父母的罵。做菜是不可能,那隻能怪他們父母沒本事,不會做泥鳅有關的菜肴。

泥鳅們最後的歸宿就是喂鴨子,把泥鳅切成幾段,呼喚鴨子們前來。其實不用你呼喚,家裡養的鴨子可精了,遠遠的看到你端着水盆,就圍了上來。有時根本不用你費勁,直接伸着脖子往裡找尋吃的。有些實在太大的,沒奈何需要你加工一下。不一會兒,你下午的忙活全部給了鴨子當晚餐。雖然人無福消受,但對于鴨子來說也是一頓美餐。

現在回老家,水渠早就看不到了,那些泵房也沒了蹤影。既然排水渠都不見,那些泥鳅也再也看不到了,而那些曾經雨後去水渠抓捕泥鳅的小屁孩呢?如今也是白發蒼蒼了吧,你們現在在哪兒呢?


2024.8.15

滬上北風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